首页> 中文学位 >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大鼠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6h】

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大鼠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写词简表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和仪器

1.2实验步骤和方法

1.3统计处理

第二章结果

2.1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比较

2.2氟比洛芬酯对外科手术致痛脊髓FLI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非甾体类抗炎药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1)通过复制切口痛大鼠模型,拟从行为学方面来探讨应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的可行性;(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氟比洛芬酯的超前镇痛作用。 方法:32只清醒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脂微球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3ml/kg脂微球注射液15min后吸入异氟醚麻醉后进行手术;术前干预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30mg/kg氟比洛芬酯15min后进行手术;术后干预组:手术后15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30mg/kg氟比洛芬酯。按照Brennan法建立外科手术痛大鼠模型,待大鼠清醒后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术后大鼠0-60分钟12个时段内疼痛行为的变化。术后1.5小时将大鼠处死,灌注,取脊髓腰膨大段,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 结果:(1)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进行外科手术大鼠无行为学变化,活动如常,双后爪着地且负重,疼痛累积评分为0.17±0.75;脂微球组大鼠外科手术后表现舔,抬高术侧后爪行为,偶尔着地且极少负重,疼痛累积评分为18.00±1.41;术前干预组及术后干预组疼痛累积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高,较脂微球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干预组和术后干预组比较,术前干预组疼痛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外科手术切口诱发的Fos免疫样(fos like immunoreactive,FLI)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手术切口同侧的脊髓灰质背角Ⅰ,Ⅱ和Ⅴ,Ⅵ层。空白对照组大鼠未进行外科手术,脊髓FLI阳性细胞数目较少。脂微球组经过外科手术,手术侧脊髓L4-L5节段灰质出现大量FLI阳性神经元,最多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其次在颈部(Ⅴ-Ⅵ层),固有核和腹侧灰质也有少量FLI阳性神经元。术前干预组和术后干预组大鼠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细胞数目较脂微球组有减少的趋势,且与脂微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干预组和术后干预组之间比较,术前干预组大鼠脊髓灰质背角FLI阳性细胞数目较少(P<0.05)。 结论:(1)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的伤害性行为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2)氟比洛芬酯能减少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的反应,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