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6h】

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主要关键词及定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纳入标准

2.2.2样本量的确定

2.3 研究方法

2.3.1研究工具

2.3.2资料收集与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调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2.4.2调查员培训的质量控制

2.4.3调查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一般资料

3.2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3.2.1病种数

3.2.2病种

3.3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3.4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3.5 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

3.5.1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

3.5.2相对空巢老人与绝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

3.5.3三种居住类型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状况

3.6 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6.1一般资料

3.6.2慢性病

3.6.3日常生活能力

3.6.4社会支持

3.7 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3.7.1影响因素指标数量化

3.7.2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状况

4.2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4.2.1一般资料

4.2.2 慢性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2.3 日常生活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2.4 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3 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4.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5 未来研究方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岳阳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综述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现状,比较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存在差别,分析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采取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及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根据统一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于2008年6-9月份期间,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岳阳地区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共960例,采取入户面对面的调查方式,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慢性病患病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社会支持(SRSS)、生活质量(SF-36)等。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X2检验、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①调查中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09份,其中空巢老人441份,非空巢老人4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②一般资料显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除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子女关系、主观经济自评、睡眠、孤独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如居住地、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81.4%,非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7.7%。④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平均得分为17.83±5.67,低于非空巢老人(19.51±7.9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巢老人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得分都明显低于非空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空巢老人在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的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上都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空巢老人与绝对空巢老人相比,除生理职能得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维度均未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居住类型空巢老人在生活质量总分和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孤独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慢性病种类、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总分。 结论:①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似低于非空巢老人。相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绝对空巢老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居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夫妻同住空巢老人和祖孙同住空巢老人。②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较非空巢老人好,获得的社会支持较非空巢老人少。③影响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孤独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慢性病种类、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支持总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