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化艺术的文本形态与审美价值研究
【6h】

数字化艺术的文本形态与审美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概念清理

1.2.1 数字化

1.2.2 数字化艺术

1.2.3 文本形态

1.2.4 审美价值

1.3 中外文献

1.3.1 我国数字化艺术理论研究综述

1.3.2 国外数字化艺术理论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第二章 数字化艺术的文本形态

2.1 网络文学

2.1.1 数字化的文学文本

2.1.2 超文本文学

2.1.3 博客文学

2.1.4 手机文学

2.2 互联网艺术

2.2.1 网络绘画

2.2.2 网络音乐

2.2.3 网络戏剧

2.3 数字影视

2.3.1 数字电影

2.3.2 数字电视

2.4 数字动漫与数码摄影

2.4.1 数字动漫

2.4.2 数字摄影

2.5 网络游戏

第三章 数字化艺术文本的审美特征

3.1 虚拟与真实的整合

3.2 艺术与技术的交融

3.3 “草根”与精英的汇流

3.4 互动与体验的同步

3.5 祛魅与返魅的统一

第四章 数字化艺术文本的审美价值

4.1 艺术审美价值

4.2 技术媒介价值

4.3 社会文化价值

4.4 文本创新价值

第五章 数字化艺术文本的价值缺失

5.1 对数字媒介的过度依赖

5.2 技术对艺术的功能消解

5.3 艺术原点与经典的祛魅

5.4 主体自律与他律的失范

第六章 数字化艺术文本的价值建构

6.1 技术生产的艺术返魅

6.2 文本内容的价值承载

6.3 审美原点的艺术创新

6.4 创作主体的素养提高与艺术自律

结语 数字化艺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论著

展开▼

摘要

数字化传媒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覆盖,使文学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是对艺术生产体制及其文本的存在方式的影响最为突出,数字化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场由技术与文艺联姻而发生的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运动,形成了各种迥异于传统文艺的全新文本范式,产生了网络文学(数字化的文学文本、超文本文学、博客文学及手机文学)、互联网艺术(网络绘画、网络音乐及网络戏剧)、数字影视(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动漫与数字摄影、网络游戏等新的数字化艺术文本。正是基于媒介变更以及由此引发的艺术文本形态的变化,本文选择了这一论题进行研究。论文从数字化、数字化艺术、文本形态、审美价值这些基本概念的厘清及论文选题的研究目的、现状及意义为引论展开论题。首先逐一理清数字化艺术文本的基本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数字化艺术文本的审美特征,如虚拟与真实的整合、艺术与技术的交融、“草根”与精英的汇流、互动与体验的同步、祛魅与返魅的统一等。根据以上分析对数字化艺术文本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价值解读及缺失分析,分别阐述了其审美价值体现为艺术审美价值、技术媒介价值、社会文化价值、文本创新价值,数字化艺术文本的价值缺失则表现为对数字媒介的过度依赖、技术对艺术的功能消解、艺术原点对经典的祛魅、主体自律与他律的失范等。最后对数字化艺术文本的价值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如技术生产的祛魅、文本内容的价值承载、创作主体的素养提升与艺术自律,以便将数字化艺术文本形态与审美价值这一论题从表层到内核进行全面解析。结语部分根据上述客观分析及理性判断对数字化艺术的未来予以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