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6h】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0.1 选题及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4 本文新意

第一章 对财产性收入的理性分析

1.1 财产性收入的一般理解

1.1.1 财产性收入的概念解读

1.1.2 财产和财产权的概念界定

1.1.3 财产、财产权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1.2 财产性收入的构成及特点

1.2.1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构成及特点

1.2.2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构成及特点

1.3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条件

1.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1.3.2 居民有财可理为重要前提

1.3.3 法律保护私产为可靠保障

1.3.4 以财产不贬值为必要条件

第二章 让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义重大

2.1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理论意义

2.1.1 财产性收入是新时期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应用

2.1.2 财产性收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的重要形式

2.1.3 财产性收入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的体现

2.2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现实意义

2.2.1 体现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

2.2.2 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意愿

2.2.3 有利于扩大国内经济需求

2.2.4 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第三章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

3.1.1 财产性收入的态势比率分析

3.1.2 财产性收入来源渠道分析

3.1.3 财产性收入的地区差异分析

3.1.4 财产性收入城乡差距分析

3.1.5 财产性收入的阶层差异分析

3.2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

3.2.1 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存在问题

3.2.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

3.2.3 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低

3.2.4 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备

3.2.5 财产性收入分布结构不合理

3.2.6 财产性收入获取途径比较狭窄

第四章 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具体途径

4.1 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

4.1.1 明晰农民土地财产权

4.1.2 积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4.1.3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4.2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

4.2.1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4.2.2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2.3 建立劳动者收入正常增长与支付的保障机制

4.3 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合理监管

4.3.1 建立多层次规范的资本市场体系

4.3.2 不断完善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

4.4 改善收入分布结构,扩展投资渠道

4.4.1 努力改善分布结构

4.4.2 积极拓展投资渠道

4.5 优化政策环境,体现社会公平

4.5.1 合法保护财产收入

4.5.2 完善公平税收制度

4.5.3 保持物价长期稳定

4.5.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奖励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充分肯定了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理念。现阶段,基于改善我国居民收入现状的现实要求,深入分析研究财产性收入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财产性收入是由其财产带来的,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与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共同构成居民的总收入。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小,一般不超过总收入的2%。拥有财产性收入必须以拥有财产为前提,财产权是保障财产的必要条件。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确保居民有财可理。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新时期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应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的重要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观的体现。它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意愿、有利于扩大国内经济需求、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当前,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同时财产性收入增长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存在问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低,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备,财产性收入分布结构不合理,财产性收入获取途径比较狭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为此,应积极探寻解决办法,通过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等办法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权问题,需要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发展资本市场,加强合理监管;改善收入分布结构,拓展投资渠道;优化政策环境,体现社会公平的途径,有效地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本文新意在于研究视角的创新,选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研究的视野具有一定的开阔性,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