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知识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6h】

知识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知识生产力的形成

2.1 知识的含义、分类及特征

2.1.1 知识的含义

2.1.2 知识的分类

2.1.3 知识的特征

2.2 知识与生产力的关系

2.2.1 生产力是人的本质的显现与确证

2.2.2 生产力要素包括物质性要素和智力性要素

2.2.3 生产力是一个智能性演进的过程

2.3 知识生产力的历史演进

2.4 知识生产力的生成条件

2.4.1 根本原因:生产力系统自身的发展变化

2.4.2 直接原因:社会需要结构的变化

2.4.3 加速器:当代科学知识的发展

2.4.4 推进器:当代全球化的扩张

第三章 知识生产力及其要素

3.1 知识生产力的含义:以知识为核心要素

3.2 知识生产力的特征

3.2.1 以知识资源为依托

3.2.2 具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性

3.2.3 具有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统一性

3.2.4 具有全球性

3.3 知识劳动者是知识生产力的主体

3.3.1 知识劳动者:先进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3.3.2 知识劳动者的特征:专业、自主、自我实现

3.3.3 素质结构:学习、创新、协作、道德自律

3.4 知识性生产资料是知识生产力的客体

3.4.1 知识性生产资料:知识劳动的工具和对象

3.4.2 理论根据: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分离,科学成为独立地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力量

3.4.3 基本特征:无形性、不确定性、特异性、扩展性

3.4.4 主要表现形式:精神资料、科学、技术、知识资本

第四章 知识生产力的运行及意义

4.1 知识生产力的运行形式:知识劳动

4.1.1 对知识劳动研究的辨析

4.1.2 知识劳动:一种创新性的脑力劳动

4.1.3 基本表现形式:知识生产、知识管理、知识传播

4.2 知识生产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2.1 对生产力系统的影响

4.2.2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4.2.3 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4.2.4 对全球化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知识不但在量上获得了增长,而且在质上也有了飞跃,由此引起了劳动者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劳动者不再是机器的“有意识的附件”,而是重新作为主体,“作为支配一切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知识不但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与社会生产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成为了直接的生产力。知识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尤其是生产力结构与性质的革命性变革,催生出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知识生产力。知识生产力是建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围绕以知识的生产、创新、传播和应用为核心的,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生产力系统自身的发展变化、社会需要结构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知识生产力生成的条件;和历史上存在过的生产力相比,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资源为依托、具有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性、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统一性和全球性内涵的生产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知识劳动者和知识性生产资料。其中,知识劳动者是知识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和决定性因素,知识性生产资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理论的发展;知识生产、知识管理和知识传播是知识生产力的主要运行形式。知识生产力的凸显深刻地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实践方式和存在方式,改变了生产过程中的强制关系,也影响了世界格局的转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要适应世界生产力变革的要求,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需着力实施“知识追赶”策略、发展知识生产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