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井开采矿柱稳定性分析与可视化验证
【6h】

深井开采矿柱稳定性分析与可视化验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由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矿柱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采空区探测研究现状

1.2.3三维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内容

1.3.2技术路线

1.4本章小结

第二章冬瓜山铜矿地质条件与开采概况

2.1矿床地质条件

2.1.1矿床地质概况

2.1.2原岩应力及矿岩岩爆倾向性

2.1.3地温规律及水文地质

2.2冬瓜山铜矿开采技术方法

2.2.1开采方法

2.2.2采场结构参数

2.2.3回采顺序

2.2.4底部结构

2.3目前的开采概况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两面临空矿柱破坏机理分析与数值模拟

3.1深井岩石破坏特征

3.2岩石裂纹演化过程

3.2.1岩石变形及破坏过程

3.2.2微裂纹扩展模型

3.2.3岩石裂纹群演化

3.3矿柱裂隙扩展机理

3.3.1矿柱边缘岩石受力及损伤

3.3.2矿柱近自由面裂纹扩展

3.4冬瓜山深井矿柱渐进破坏过程数值模拟

3.4.1模拟方案和参数

3.4.2模拟结果

3.4.3结果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隔一采一”条件下单面临空矿柱稳定性数值分析

4.1数值模拟软件

4.1.1 Midas/GTS软件概述

4.1.2本构方程

4.1.3屈服准则

4.2数值模型构建

4.2.1地层模型

4.2.2采场模型

4.2.3巷道工程

4.3数值模拟参数

4.3.1计算模型范围

4.3.2单元网格划分

4.3.3计算力学参数

4.3.4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4.4数值模拟及其结果分析

4.4.1模拟方案

4.4.2数值模拟结果

4.4.3模拟结果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矿柱稳定性可视化验证与分析

5.1 CMS采空区探测原理与方法

5.1.1 CMS系统原理

5.1.2采空区探测过程

5.2三维模型构建

5.2.1实测空区模型构建

5.2.2采场设计模型构建

5.2.3采空区单一模型构建

5.3两面临空矿柱稳定性可视化验证

5.3.1高度为30m矿柱稳定性实测验证

5.3.2高度为60m矿柱稳定性实测验证

5.4“隔一采一”方式下单面临空矿柱稳定性实测验证

5.4.1单面临空的56-7#矿柱稳定性验证

5.4.2回采过程中56-7#矿柱稳定性验证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矿柱垮塌量计算与垮塌预防对策

6.1矿柱垮塌量及存留矿量计算

6.1.1探测空区体积

6.1.2采场垮塌范围

6.1.3采场存留矿量

6.2矿柱垮塌原因与影响

6.2.1垮塌原因分析

6.2.2矿柱垮塌对生产的影响

6.3垮塌矿柱处理方法

6.3.1指导思想

6.3.2处理措施

6.4矿柱失稳的预防控制措施

6.4.1调整回采顺序

6.4.2快速充填

6.4.3综合监测

6.4.4加强地质调查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全文总结与展望

7.1全文结论

7.2本文创新点

7.3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矿柱是决定采场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单元,对采空区起支撑作用,不但维护着采场顶板及围岩的稳定性,而且对矿石回采率的提高有极大的潜在作用。目前,冬瓜山铜矿主要按“隔一采一”方式回采并且充填工作滞后,矿柱的稳定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本文针对冬瓜山铜矿深井高应力条件下矿柱稳定性问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以下研究: (1)针对冬瓜山铜矿深井采场回采形成的两面临空矿柱,应用断裂损伤力学原理,分析深井高应力条件下矿柱岩体裂纹演化过程及损伤机理;并运用岩石动态破坏模拟软件RFPA2D对两面临空矿柱的破坏过程进行模拟,从而为预测高应力条件下两面临空矿柱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2)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冬瓜山铜矿“隔一采一”方式回采过程中单面临空矿柱的稳定性进行模拟,揭示矿柱及围岩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变化情况,并对回采过程中矿柱及围岩可能出现破坏的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测。 (3)采用空区三维激光探测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快速而准确地获得采空区和矿柱的三维形态,实现了对两面临空矿柱和“隔一采一”方式回采过程中单面临空矿柱的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视化验证。 (4)根据空区三维激光探测结果,借助Surpac软件实现了对矿柱垮塌范围的准确圈定及垮塌量的可视化计算,精确计算出了垮塌体积及垮塌后存留在空区中的矿石量等信息。 (5)分析了矿柱垮塌的原因,提出了处理垮塌矿柱的具体措施,并根据冬瓜山“隔一采一”开采方式下矿柱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了预防矿柱破坏的对策。 实践证明,上述方法为分析和预测深井高应力条件下矿柱的稳定性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指导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