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兔主动脉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h】

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兔主动脉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

声明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

2.3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结果

3.1新西兰兔主动脉HE染色结果观察

3.2 NF-kB免疫组化结果

3.3TNF-α免疫组化结果

3.4 ICAM-1免疫组化结果

3.5相关性分析NF-kB,TNF-α及ICAM-1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NF-kB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NF-kB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间歇性缺氧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兔主动脉的组织学变化,测定主动脉内膜NF-κB,TNF-α和ICAM-1表达情况,探讨主动脉结构变化与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及药物干预的可能作用,为揭示OSAH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方式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方法: 1.慢性间歇性缺氧兔模型的制备: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4只,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UG组),慢性间歇性缺氧12周组(CIH组),间歇性缺氧8周+停止缺氧4周组(Pause组),间歇性缺氧12周+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组(Atorvastatin组),每组6只。所有新西兰兔先饲养一周,使其适应新环境,CIH组新西兰兔每天9AM-5PM放入常压间歇低氧舱中,给予循环充入氮气和空气,每次循环为8分钟,间歇缺氧舱内氧浓度波动于8.5-21%,如此持续12周;Pause组给予上述间歇性缺氧8周,后4周撤消缺氧干预;Atorvastatin组持续予以相同间歇性缺氧12周,后4周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1.5mg/(kg·d));UG组新西兰兔不予任何处理,实验周期为12周。 2.形态学实验检测:实验结束常规处死新西兰兔,观察:动脉常规光镜下结构改变(HE染色);主动脉内膜NF-κB,TNF-α和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ABC法)。 结果: 1.间歇性缺氧12周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内皮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内皮细胞局部缺失,内膜下泡沫细胞沉积,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排列紊乱,血管壁增厚。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及间歇性缺氧8周+停止缺氧四周组未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2.间歇性缺氧12周组NF-κB,TNF-α和ICAM-1在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及间歇性缺氧8周+停止缺氧四周组与间歇性缺氧12周组相比NF-κB,TNF-α,ICAM-1在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与间歇性缺氧8周+停止缺氧4周组相比,NF-κB,TNF-α,ICAM-1在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3.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TNF-α,ICAM-1两两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表达与TNF-α表达呈正相关(r=0.868, P<0.01):NF-κB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836,P<0.01):TNF-α表达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751,P<0.01)。 结论: 1.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其机制与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NF-κB,TNF-α和ICAM-1表达上调有关; 2.阿托伐他汀可下调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NF-κB,TNF-α和ICAM-1表达,延缓慢性间歇性缺氧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