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6h】

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来源

1.2选题的意义

1.3研究区位置与交通

1.4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5铅锌矿国内外研究现状

1.6东升庙铅锌矿研究现状

1.6.1东升庙矿床研究现状

1.6.2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7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7.1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7.2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区域地层

2.2区域构造

2.3区域岩浆岩

2.4区域矿产概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矿区地质

3.1.1矿区地层

3.1.2矿区构造

3.1.3矿区岩浆岩

3.1.4矿区变质岩

3.2主要矿体特征

3.2.11号矿体

3.2.2 10-1号矿体

3.2.3 10-2号矿体

3.2.4 11-3号矿体

3.2.5 2号矿体

3.2.6 9号矿体

3.3矿石特征

3.3.1矿石类型

3.3.2矿石的化学成份

3.3.3矿石矿物成分及特征

3.3.4矿石的富集状态

3.3.5矿石组构

3.3.6矿物形成世代、顺序及其共生关系

3.4围岩蚀变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微量元素

4.2稀土元素

4.3硫同位素

第五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5.1控矿因素

5.1.1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5.1.2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5.1.3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5.2成矿物质来源

5.3成矿模式

5.4床成因分析

5.5找矿标志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照片及说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系统总结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室内样品测试分析,对内蒙古东升庙矿区三贵口南矿段的地层、构造、矿体、矿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提出了矿床成因新观点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1、通过实测地质剖面得出矿区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狼山群,由下至上为一岩组、二岩组和三岩组,其中二岩组是区内的含矿层位,区内最大的9号矿体就赋存于其中的三岩段(Pt2ln23)中。 2、通过对矿区主要构造性质、规模、形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查明了主要控矿构造空间形态及其变化。矿体主要受晋宁期中期褶皱那云山向斜和那云山北背斜褶皱的控制,断裂(层)对矿体的连续性没有影响。 3、在三贵口南矿段圈定了多个产于狼山群中的矿体,确定了矿体的形状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 4、通过对稀土元素的分析,∑LREE与∑HREE的比值表明成岩物质来自陆源,Ce亏损说明矿区岩石的原岩主要是还原环境下海相沉积作用形成。 5、东升庙矿区黄铁矿Co/Ni值既有大于1的也有小于1的,表明东升庙矿床具有海底热液喷流沉积的特点。 6、根据本区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东升庙矿床为海底喷流沉积-后期热液改造矿床,并建立了相应的成矿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