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多卡因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6h】

利多卡因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材料和方法

2.1研究对象的选择

2.2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2.3麻醉及实验内容

2.4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结果

3.1患者一般情况和围麻醉期若干参数的比较

3.2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总用量的比较

3.3两组患者术中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比较

3.4两组病人术后第一天、第二天PCA中芬太尼的用量的比较

3.5术后2小时,6小时,第一天及第二天12AM,6PM分别于静息、翻身时的VAS评分

3.6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

3.7血清炎性因子IL-6浓度的比较

第四章讨论

4.1各实验指标的选择及意义

4.2利多卡因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

4.3利多卡因静脉麻醉时应注意的问题

4.4预防POI的重要性及将来研究的方向

第五章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利多卡因临床应用新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结直肠癌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结肠癌、直肠癌(Miles手术除外)根治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L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分别做如下处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5μg/kg、咪达唑仑0.1mg/kg。其中L组诱导前给予1.5mg/kg利多卡因,十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继以2mg/kg/h的速度静脉输注至缝皮结束后2小时。C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确保利多卡因输注开始于切皮前半小时。术中麻醉维持:丙泊酚3mg/kg/h的速度静脉输注;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维持BIS值40-50。维持收缩压及心率于术前水平的正负15%内。监测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并控制于1MAC内。若血压仍高于基础值15%,或心率>100次/分,追加芬太尼1μg/kg。记录术中芬太尼总用量,每隔15分钟记录异氟醚呼气末浓度。记录术后第一天、第二天PCA芬太尼总用量,术后2小时、6小时,第1天及第2天12AM、6PM分别于静息、翻身时的VAS评分。记录病人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小时)及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天数)。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切皮后2小时、术毕2小时、24小时抽静脉血测定炎性因子IL-6浓度。 结果:⑴C组和L组的术中芬太尼总用量分别为(8.35±0.86)μg/kg和(6.82±0.79)μg/kg,L组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C组(P<0.001)。⑵术后第一天PCA芬太尼总用量C组和L组分别为(397.50±143.60)μg和(262.75±118.29)μ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第二天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64.50±45.70)μg和(140.00±51.50)μg,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⑶C组和L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69.60±11.13)h和(56.70±11.51)h,L组比C组缩短1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便时间分别为(74.35±9.82)h和(67.55±11.97)h,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出院标准时间C组和L组分别为(8.45±0.83)d和(7.60±0.60)d,差异统计学意义。⑷L组各时点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⑸术后2小时、6小时、术后第一天12AM、6PM静息VAS评分L组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翻身活动时L组术后2小时、6小时,术后第一天12AM、6PM、术后第二天12AM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⑹炎性因子IL-6的浓度在不同处理因素下各时点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L组IL-6浓度在切皮后两小时、术毕两小时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利多卡因毒性反应发生。 结论:①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减少术中异氟醚及芬太尼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②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可以减轻术中炎症反应,减少促炎因子IL-6的产生。③围术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