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50000DEM最佳格网间距的确定
【6h】

1:50000DEM最佳格网间距的确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概述

1.1 DEM的概念及应用

1.1.1 DEM的概念

1.1.2 DEM的优点

1.1.3 DEM的表现形式

1.1.4 DEM的应用

1.2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1:5万栅格DEM的建立

2.1 DEM数据源及采集的方法

2.1.1摄影测量数据

2.1.2地形图数据

2.1.3实地测量数据

2.2 DEM的构建方法

2.2.1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构建DEM

2.2.2利用数字线划图DLG内插构建DEM

2.3 1:5万栅格DEM建立的基本流程

2.3.1 1:5万地形矢量数据的采集

2.3.2格网DEM的内插生成

第三章:基于坡度中误差的DEM最佳格网间距的确定

3.1实验的基本原理

3.2坡度中误差的计算

3.2.1坡度中误差的定义

3.2.2坡度中误差的计算

3.3典型地貌实验数据的选取

3.3.1平原地貌数据的选取

3.3.2丘陵地貌数据的选取

3.3.3山地地貌数据的选取

3.4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山地实验区坡度中误差的计算

3.4.2丘陵实验区坡度中误差的计算

3.4.3平地实验区坡度中误差的计算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基于地形信息熵的DEM最佳格网间距的确定

4.1信息熵简介

4.2地形信息与DEM格网间距的关系

4.2.1地形信息简介

4.2.2地形因子简介

4.3地形因子的提取方法

4.4基于信息熵的DEM最佳格网间距的确定原理

4.5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丘陵区

4.5.2平地区

4.5.3山地区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

展开▼

摘要

格网间距是格网DEM的基本属性,较小的格网间距可以囊括更多的地形信息,但同时需要的计算机容量和速度也相应增加,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给计算带来不便,还可能由于过分细小的地形描述而影响到解译宏观的地形特征;而较大的格网间距必然会损失大量的地形信息,从而使描述的对象失真,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因此有必要确定合适的DEM格网间距。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比较了1:5万DEM数据采集和构建的几种方法,考虑到精度和建立不同格网间距DEM的研究需要,选择用等高线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建模方法来建立格网DEM。 2、根据Hutchinson提出的基于坡度中误差确定DEM最佳格网间距的思想,选取丘陵、山地及平原三种典型地貌的1:5万图幅为实验区,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检验点在TIN模型上的坡度值作为初值,利用VC++6.0和GDAL(Geospatial Data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