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省果洛龙洼金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6h】

青海省果洛龙洼金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成矿区区域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研究区概况

1.2.2 区域研究历史及主要成果

1.2.3 矿区研究现状及认识成果

1.3 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与流体作用研究现状

1.4 选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具体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3 研究的工作量

1.5 主要的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及含矿性分析

2.2.1 新太古界-古元古界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Ar3Pt1b)

2.2.2 中新元古界万保沟群(Pt2-3W)

2.2.3 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OSN)

2.2.4 晚石炭统浩特洛洼组(C2ht)

2.2.5 第四系(Q)

2.3 矿田构造特征及成矿构造分析

2.3.1 矿田主要构造系统

2.3.2 矿田主要成矿构造分析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前加里东期和加里东期侵入岩

2.4.2 华力西期-印支期侵入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化类型

3.1.1 石英脉型

3.1.2 蚀变岩型

3.1.3 构造破碎带型

3.1.4 风化淋滤富集型

3.2 矿体形态特征

3.2.1 石英脉型金矿体

3.2.2 构造破碎带型金矿体

3.3 石英脉型金矿石主要特征

3.4 围岩蚀变

3.5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第四章 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

4.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2.1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研究方法

4.2.2 包裹体测温研究方法

4.3 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4.4 包裹体特征与测温结果

4.4.1 流体包裹体类型

4.4.2 测试结果

4.5 讨论

4.5.1 成矿流体成分及其演化

4.5.2 成矿温度

4.5.3 流体盐度的变化趋势

4.5.4 成矿压力估算

4.5.5 成矿流体特征

第五章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果洛龙洼金矿是产于东昆仑造山带的一个与华力西-印支-燕山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论文以果洛龙洼金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温度测试及成分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果洛龙洼金矿区成矿流体的特征,研究成矿作用条件。
   研究表明,果洛龙洼金矿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Ⅰ)、含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阶段(Ⅲ)。不同阶段的石英中发现了各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个体一般较小,以4~8μm为主,最大15μm。包裹体的形态以椭圆形为主,少数为条形、板状,不规则状。根据包裹体的特征,将其划分为液相水溶液包裹体,水溶液-二氧化碳包裹体,富CO2包裹体纯二氧化碳包裹体和甲烷包裹体5种类型。
   该矿床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还有含有一定量的CH4和少量H2。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和K+为主,阴离子以SO42-、Cl-为主。所有样品中,Na+>K+含量,Cl->SO42-含量。成矿溶液属于CO2-Na+(K+,Ca+)-Cl-(SO42-,F-)-H2O体系。
   第Ⅱ~Ⅲ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80~350℃;第Ⅱ阶段(含金石英黄铁矿阶段)对应高盐度群,盐度一般为15~22(wt%NaCl equiv),第Ⅲ阶段对应中盐度群为4~10(wt%NaCl equiv);成矿压力为2962~3562bar,相当于大约10.5km的深度。
   成矿流体特征表明金的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属于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后期的热液活动存在明显的H2O和CO2的分离作用,对金矿成矿起到了改造富集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