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蜘蛛毒素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探
【6h】

三种蜘蛛毒素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探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目的:
   观察我国特有的3种蜘蛛(虎纹捕鸟蛛、敬钊缨毛蛛、海南捕鸟蛛)毒素体内外抗弓形虫效果,并初步探索抗弓形虫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1、毒理实验
   采用MTT法观察虎纹捕鸟蛛毒素、敬钊缨毛蛛毒素和海南捕鸟蛛毒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计算出此三种蜘蛛毒素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
   2、体外实验
   (1)感染前处理以对倍稀释法将蜘蛛毒素配成5种不同浓度,加入到弓形虫速殖子悬液内孵育lh,感染培养细胞24h后,观察蜘蛛毒素抑制弓形虫速殖子侵入细胞和胞内增殖的能力。
   (2)感染后处理弓形虫速殖子接种细胞3h后,加入以对倍稀释法配制的5种不同浓度的蜘蛛毒素,24h后观察蜘蛛毒素抑制弓形虫速殖子侵入细胞和胞内增殖的能力。
   (3)时效观察细胞贴壁后接种弓形虫速殖子,同时加入相同剂量筛选出的蜘蛛毒素,观察蜘蛛毒素不同处理时间抑制弓形虫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
   3、体内实验
   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接种法感染小鼠2h后,采用经腹腔注射蜘蛛毒素,每天观察小鼠的饮食、活动、发病情况及小鼠死亡时间和死亡数。
   研究结果:
   1、MTT法结果表明敬钊缨毛蛛毒素的细胞毒性最强,其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为32.7μg/ml;其次是虎纹捕鸟蛛毒素,TC50为41.2μg/ml;而海南捕鸟蛛毒素的细胞毒性最弱,TC50为109μg/ml。
   2、当敬钊缨毛蛛毒素浓度为32.7μg/ml和4.1μg/ml时,感染前处理中弓形虫的感染率分别是14.3%和25.7%;感染后处理中弓形虫的感染率分别是11.9%和2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种处理方式中,在浓度为32.7μg/ml时,纳虫泡内虫体均数低于对照组(P<0.05);虎纹捕鸟蛛毒素浓度为41.2μg/ml和lO.3μg/ml时,感染前处理中弓形虫的感染率分别是16.4%和23.9%;感染后处理中弓形虫感染率分别是15%和23.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
   3、蜘蛛毒素处理24h时,阴性对照组弓形虫感染率为40.8%,敬钊缨毛蛛毒素组感染率为20.2%,虎纹捕鸟蛛毒素组感染率为20.5%;而蜘蛛毒素处理48h时,阴性对照组弓形虫感染率为85%,敬钊缨毛蛛毒素组弓形虫感染率为13%;虎纹捕鸟蛛毒素组感染率为36.3%。
   4、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敬钊缨毛蛛毒素组和虎纹捕鸟蛛毒素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分别长于10.5天和14天,明显长于未治疗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6.83天),且虎纹捕鸟蛛毒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   研究结论:
   虎纹捕鸟蛛毒素和敬钊缨毛蛛毒素对体外弓形虫均有抗虫效应,与毒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虎纹捕鸟蛛毒素可明显提高弓形虫感染鼠的存活天数,而海南捕鸟蛛毒素抗弓形虫效果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