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NaCl、20%甘露醇及联合用药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6h】

3%NaCl、20%甘露醇及联合用药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3% NaCl和20%甘露醇及联合用药治疗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疗效观察
   背景: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感染后脑水肿和脑损伤的进展影响着该病转归。抗生素的更新换代未能更进一步显著改善该病预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尤其不容乐观。甘露醇是降颅压经典药物,高渗盐溶液也于20年前开始应用于颅高压治疗,两者在改善脑水肿,降低颅高压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本实验在兔大肠杆菌脑膜炎基础上,进一步对比观察3%NaCl和20%甘露醇单一或联合用药治疗大肠杆菌脑膜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更有效的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脑水肿和颅高压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3%NaCl、20%甘露醇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兔大肠杆菌脑膜炎的疗效。
   方法:在氨苄青霉素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20%甘露醇、3%Nacl,及先甘露醇后3%Nacl、先3%Nacl后甘露醇和甘露醇、3%Nacl混合输注的五种给药方式,采用1小时缓慢静脉输注,观察比较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血清渗透压、血清Na+、K+、Cl-浓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TNF-α、IL-1、IL-10含量、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1,ICP的变化:模型组ICP继续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氨苄组上升趋势更明显。辅助治疗组ICP显著低于模型组、氨苄组(P<0.01),M组30min时出现最大降颅压作用(P<0.01),3h开始回升(p<0.05)。H组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或P<0.05),4h时达最低值。MH组ICP在30min降到最低水平后2h出现短暂回升(P<0.05),3h~5h再次下降,与本组30min时无差异(P>0.05)。HM组30min时ICP较治疗前下降(P<0.01),th达最低值,此后始终低于30min时水平(P<0.01,或P<0.05)。混合组在各个时间点不同程度的高于其它辅助治疗组(P<0.01,或P<0.05),最大降颅压作用出现在4~5h。治疗结束后,辅助治疗组间无差异(P>0.05)。2,MAP、CPP的变化:治疗后,M组MAP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或P<0.05),CP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H组、MH组、HM组和混合组MAP、CPP与对照组、模型组、氨苄组无差异(P>0.05),组间亦无差异(P>0.05)。3、血清渗透压的变化:各辅助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和氨苄组(P<0.01),组间无差异(P>0.05)。4、血清Na+、Cl-、K+浓度变化:M组Na+与对照组、模型组、氨苄组无差异(P>0.05);H组30min即高于对照组、模型组、氨苄组和M组(P<0.05),3h时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MH组、HM组、混合组始终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高于M组(P<0.01,或P<0.05)。M组Cl-显著低于对照组、模型组、氨苄组、H组、HM组及混合组,(P<0.05,或P<0.01),H组30min时即明显增高,并始终与对照组、模型组、氨苄组、M组有差异(P<0.01)。MH组、HM组、混合组Cl-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治疗前后各组K+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的变化:治疗后模型组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辅助治疗组(P<0.05,或P<0.01),氨苄组有进一步增高趋势。各辅助治疗组WBC数无统计学差异,但M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组、MH组和HM组(P<0.05,或P<0.01)。6,脑脊液TNF-α、IL-1和IL-10含量的变化:模型组TNF-α、IL-1显(P<0.05,或P<0.01),氨苄组增高趋势更明显。辅助治疗组较模型组、氨苄组均有减轻(P<0.05,或P<0.01),组间无差异。IL-10以H组明显增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组。7、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的变化:模型组、氨苄组脑含水量明显增高(P<0.01),组间无差异;辅助治疗组均较模型组、氨苄组降低(P<0.05,或P<0.01),以H组和MH组最低,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脑E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氨苄组更高(P<0.01);各辅助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氨苄组(P<0.01),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HM组最高,显著高于H组(P<0.05)。M组、H组、MH组、混合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H组最低。8,脑组织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可见模型组脑组织肿胀,脑膜血管充血,脑实质蓝染,氨苄组改变更明显。辅助治疗组以上改变明显减轻。光镜下,模型组脑膜大量白细胞浸润,皮层和海马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坏死,氨苄组以上改变更明显。辅助治疗区脑膜及蛛网膜下腔白细胞浸润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细胞排列相对整齐,但M组海马区细胞损伤改变虽较模型组、氨苄组有改善,仍重于H组、MH组、HM组和混合组。
   结论:
   1、20%甘露醇、3%NaCl及其联合用药均可有效减轻大肠杆菌脑膜炎颅高压和脑水肿,均可有效减轻大肠杆菌脑膜炎时脑膜炎症反应。
   2、与单用20%甘露醇相比,3%NaCl单用的最大降颅压作用虽出现稍慢,但持续时间长,且减轻脑水肿和脑膜炎症反应的作用最强。
   3、20%甘露醇与3%NaCl联合应用时,先输注20%甘露醇,再输注3%NaCl可集中二者的优点,降颅压作用快且持续时间长,能较好的减轻大肠杆菌脑膜炎时脑水肿,并能维持良好血流动力学,不引起血清电解质紊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