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螺旋动脉改变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6h】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螺旋动脉改变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段螺旋动脉生理性改变情况及螺旋动脉和绒毛外滋养细胞(EVT)的超微结构,探讨螺旋动脉形态改变及螺旋动脉、绒毛外滋养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关系。
   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分为A组(胚胎存活组)15例和B组(胚胎死亡组)15例。正常早孕妇女25例作为对照组。
   2、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用人胎盘催乳素(hPL)标记蜕膜组织EVT,观察蜕膜组织中EVT浸润密度和螺旋动脉生理性改变的发生率,并测量螺旋动脉的管腔直径及管壁厚度。
   3、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蜕膜组织螺旋动脉内皮细胞、血管周细胞及EVT的超微结构。
   结果:1、子宫蜕膜组织中EVT浸润密度:自然流产A组(11.55±4.40个/HP)和自然流产B组(10.11±5.31个/HP)都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15.71±4.33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子宫蜕膜组织中螺旋动脉生理性改变的发生率:自然流产A组(30.22%)和自然流产B组(22.41%)都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4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子宫蜕膜螺旋动脉平均管腔直径:自然流产A组(136.67±33.14μm)和自然流产B组(99.67±24.79μm)都明显小于正常早孕组(160.25±21.3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流产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子宫蜕膜螺旋动脉平均管壁厚度:自然流产A组(93.08±17.07μm)和自然流产B组(100.77±16.17um)都明显大于正常早孕组(81.16±11.51μm)。自然流产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自然流产组蜕膜EVT呈现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线粒体肿胀甚至呈空泡状,嵴断裂或消失;内质网明显扩张,部分融合呈囊状;胞浆内脂质颗粒沉积增多等。螺旋动脉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变性,胞浆溶解,内容物消失;血管周细胞固缩;一例患者螺旋动脉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
   结论:
   1、胎盘床蜕膜段螺旋动脉生理性改变不足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2、胎盘床蜕膜段螺旋动脉及EVT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与EVT的浸润能力、螺旋动脉生理性改变等密切相关,可能是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