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研究
【6h】

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超高层住宅概念定义

1.1.3 居住舒适度概念定义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2.1 国外发展过程及现状

2.2 我国发展过程及现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调查分析的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研究

3.1 超高层住宅住户居住舒适度高关注因素

3.1.1 居住舒适度心理学依据

3.1.2 居住舒适度物理量化标准

3.1.3 超高层住户居住舒适度高关注因素

3.2 超高层住宅物理环境可能影响因素研究

3.2.1 宜人光环境

3.2.2 良好热环境

3.2.3 和谐声环境

3.2.4 安全物理环境

3.3 超高层住宅建筑空间可能影响因素研究

3.3.1 交通空间

3.3.2 交往空间

3.4 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重点影响因素总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优化设计策略

4.1 超高层住宅的防风抗噪

4.1.1 规划布局

4.1.2 建筑型体

4.1.3 建筑表皮

4.2 超高层住宅的交通空间

4.2.1 平面交通单元

4.2.2 竖向电梯配置

4.2.3 交往性设计

4.3 超高层住宅的交往空间

4.3.1 平面布置

4.3.2 剖面布置

4.3.3 组合布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高层住宅满足居住舒适度的未来发展

5.1 综合化

5.1.1 功能组织综合化

5.1.2 空间布局综合化

5.1.3 案例分析

5.2 智能化

5.2.1 设计智能化

5.2.2 建筑智能化

5.2.3 案例分析

5.3 生态化

5.3.1 物理技术生态化

5.3.2 建筑设计生态化

5.3.3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要给不断涌入的人口提供大量住宅。相比水平方向的无限制延伸,超高层住宅的密度聚居方式更适合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现状。物质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超高层住宅虽然拥有便捷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视觉环境与清洁的空气质量等低、多层住宅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其自身由于高度特性所存在的区别于高层住宅的,影响居住舒适度的因素依旧明显存在。
   本文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对有关超高层住宅住户最为关注的舒适度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一定分析,从物理环境与建筑空间两个角度,通过住户的使用舒适度评价数据分析,研究总结出超高层独有特性对住宅舒适度造成最大影响的三个问题,分别是防风抗噪、交通空间的不便与交往空间的缺失。
   通过对已建成的各类超高层住宅的分析比对并参考了优秀超高层公共建筑的经验方法,本文提出了针对于我国超高层住宅居住舒适度重点影响因素的设计策略。从规划布局、建筑型体及建筑表皮三个方面对防风抗噪进行优化;从平面交往单元、竖向电梯配置与交往性设计三个角度对交通空间进行改善;而对交往空间舒适度的优化,则集中于专门交往空间的布置模式探讨,以求在设计中结合采用。
   超高层住宅这一新型居住模式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正逐渐兴起,尽管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种种质疑,但其现在的发展速度与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不可遏制的。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设计策略的优化,尽可能满足住户需求,为未来创造更优超高层居住舒适度的可能,是当下超高层住宅设计需要不断追寻的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