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应用研究
【6h】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关键词阐释

1.3.1 社区

1.3.2 安全社区

1.3.3 社区公共安全

1.3.4 社区公共安全评价

1.4 层次分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1.4.1 层次分析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史

1.4.2 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26]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文章结构

第二章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2.1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2.1.1 现代社会冲突理论

2.1.2 危机管理理论

2.1.3 风险社会理论

2.2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及其评价的实践

2.2.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实践经验

2.2.2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实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3 国外社区公共安全评价的借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HP基本原理

3.1 AHP与其它决策方法的不同

3.2 AHP的基本原理

3.3 AHP的分析过程

3.3.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3.3.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校验

3.3.4 判断矩阵权重求解

3.3.5 合成权重计算和排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HP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的主体

4.1.1 社区安全评价主体的一般构成

4.1.2 社区居民作为评价的主体

4.1.3 评价主体的相互关系

4.2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与特点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4.3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

4.3.1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程序

4.3.2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4.4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权重确定流程

4.4.2 具体计算方法

4.5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价实证研究—以长沙市C社区为例

5.1 C社区及其公共安全概况

5.2 C社区公共安全评价的实施

5.2.1 构建阶梯层次结构

5.2.2 数据采集及处理

5.2.3 指标权重与合成权重的确定

5.2.4 C社区公共安全等级评定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长沙市C社区公共安全水平的对策

6.1 C社区公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提升C社区公共安全水平的对策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共同体,是城市运行与管理的基本单位。社区安全既是城市公共安全的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为城市基层灾害救援的重要单元,社区承担着加速社会发育、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任。同时,作为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社区还要承担保护辖区内居民不受公共安全事件影响的责任。因此,社区公共安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社区安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缺乏对社区安全的科学管理,尤其是我国还没有一种科学的针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的评价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城市的社区公共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确保社区安全具有可控制性,对于社区以及城市建设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以往社区公共安全和安全社区研究成果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在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中,为了改变以往社区评价忽视居民感受、重有形轻无形的弊端,在指标选取中,除包含人为因素、非人为因素外,又将居民的公共安全感知度作为指标体系的重要部分;在评价主体中,将居民纳入主体范围,并且将评价主体对社区公共安全的定性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方法转化成定量评价后,与其他评价指标结合形成最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长沙市C社区公共安全的评价的实例分析,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并就C社区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