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寨现象对原创品牌的影响研究
【6h】

山寨现象对原创品牌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山寨现象分析

2.1 山寨相关的几个概念

2.2 山寨产生的背景

2.2.1 经济背景:发展不均衡提供生存土壤

2.2.2 社会背景:诚信缺失给山寨提供发展空间

2.2.3 科技背景: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普遍应用

2.2.4 市场背景:市场反应速度跟不上客户需求

2.3 山寨存在的价值

2.3.1 为多元文化并存发展提供土壤

2.3.2 让行业垄断暴利没有生存空间

2.4 山寨手机发展现状综述

2.4.1 山寨手机的概念

2.4.2 山寨手机行业现状

2.4.3 山寨设计的本质

2.4.4 山寨手机的特点

2.5 山寨产品消费群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原创品牌的行业分析

3.1 原创品牌的构建

3.1.1 品牌的核心:质量保证

3.1.2 品牌的内在形象:文化内涵

3.1.3 品牌的外在形象:名称和标识

3.2 原创品牌的行业现状

3.2.1 国内品牌环境

3.2.2 原创品牌整体情况

3.2.3 企业品牌现状

3.3 原创品牌的优势

3.3.1 政策环境的支持

3.3.2 文化认同倾向较强

3.3.3 品牌服务的有力保障

3.4 原创品牌现存弊端

3.4.1 缺乏长期的品牌规划及核心价值

3.4.2 缺乏底层的核心技术与专利

3.4.3 品牌战略规划与具体执行差距较大

3.5 小结

第四章 山寨对原创品牌的影响分析

4.1 山寨对原创品牌的正面影响

4.1.1 了解草根的需求

4.1.2 发现潜在消费群

4.2 山寨对原创品牌的负面影响

4.2.1 山寨对创新的妨碍

4.2.2 山寨导致市场畸形

4.2.3 对品牌知识产权的蔑视

4.3 山寨对原创品牌的启示

4.3.1 “草根力量”——贴近客户需求的品牌定位

4.3.2 “发现蓝海’’——针对细分消费群的品牌策略

4.3.3 “定海神针’’——围绕品牌定位构建核心竞争力

4.3.4 “唾手可得”——确定最有效的品牌宣传及分销渠道

4.4 小结

第五章 天语手机案例分析

5.1 案例的启示

5.1.1 紧贴市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

5.1.2 关注零售终端,构建营销动能

5.1.3 融合传统文化,建立情感认同

5.2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1.1 山寨对原创品牌具有正面启示与价值

6.2.2 山寨与品牌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山寨”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种现象,甚至愈演愈烈成为一种潮流趋势。而与此同时,原创品牌在国外竞争对手与山寨的夹缝中求生存,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于山寨企业而言,如何尽早走上品牌原创之路,依托自身现有优势构建起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于原创品牌企业而言,如何从市场竞争失利中吸取教训,不拘一格的从山寨中吸取养分,重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口碑与市场的双重认同,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
   本论文提出辩证的看待山寨与原创品牌之间的关系,看到山寨与原创品牌面对的共同的市场、相同的消费者需求,进一步的以消费者需求为纽带,看到山寨对原创品牌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重点提炼出山寨对原创品牌的正面启示,让山寨企业有益的市场实践为原创品牌所用。
   论文分为绪论、“山寨”理论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原创品牌的行业分析、“山寨”对原创品牌的影响分析、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六个部分,构建形成分析山寨与原创品牌关系的理论框架,并为后续理论的运用以及扩展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分析目前该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的创新点,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其次,通过分析原创品牌的构建过程和山寨产生的背景及存在价值,从理论层面阐述山寨与原创品牌的辩证互补关系;同时通过对原创品牌与山寨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山寨对原创品牌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进而分析提炼出山寨对原创品牌的启示:1、关注草根需求,让品牌贴近市场,吸取养分;2、发现蓝海消费群,针对性的制定品牌、产品及营销策略;3、构建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4、控制营销渠道,注重中间环节的有效激励。
   最后,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对山寨在品牌战略指引下谋求转型发展、山寨对原创品牌的启示两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完成了山寨对原创品牌影响的立体化解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