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问题研究
【6h】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价值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本文的创新

1.4 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城市化的涵义

2.1.2 失地农民的涵义

2.1.3 失地农民权益的概念界定

2.2 失地农民权益的主要内容

2.2.1 生存权

2.2.2 知情权

2.2.3 参与权

2.2.4 财产权

2.2.5 发展权

2.3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理论

2.3.1 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

2.3.2 社会保障理论

2.3.3 产权理论

第三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的表现

3.1 农民土地财产受损害

3.2 就业安置未着落

3.3 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

3.4 基本的生活无保障

3.5 法律援助制度不完善

第四章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4.1 经济因素的影响

4.1.1 城镇化进程必然性

4.1.2 缓解城市土地供应压力

4.1.3 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利用土地的需求

4.2 法律保障的缺陷

4.2.1 法律规定不完善,滥用征地权利现象严重

4.2.2 现有的征地制度没有充分尊重农民各项权利

4.2.3 征地安置办法单一

4.3 政策体制不完善

4.3.1 征地程序问题

4.3.2 二元性土地制度

4.3.3 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不适应当前发展需求

4.4 相关制度的缺失

4.4.1 保障制度缺陷

4.4.2 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进程落后

4.4.3 就业贡献率低下

4.4.4 企业创造劳动力岗位趋于饱和,无法容纳更多劳动力

4.5 失地农民的自身原因

4.5.1 失地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

4.5.2 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

4.5.3 失地农民就业渠道窄

第五章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途径

5.1 完善土地征地办法

5.2 完善土地征收程序

5.2.1 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征地透明化

5.2.2 引入司法救济制度

5.3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

5.3.1 提高补偿标准

5.3.2 采取多元化的补偿机制

5.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5.4.1 建立失地农民养老机制

5.4.2 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5.4.3 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5.4.4 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必要求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用地大量转为非农用地,以为城市化进程提供足够的土地支持,这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农民失地问题。由于我国在征地制度、土地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很多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生活失去最基本的保障,成了无业、无地、无依靠的“三无”游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针对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民失地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不但是政府的愿望,也是广大农民亟待解决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剖析农民失地前后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就业情况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武汉周边农村地区的失地农民的调查,对失地农民权益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与农民失地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通过这两部分的理论分析,以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一个充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的表现,在这部分,笔者以武汉为例,对武汉周边农村的失地农民进行调查,了解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并在第四部分对导致失地农民权益难保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主要存在经济、体制、法律以及农民自身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最后一部分提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一些建议,如完善土地征地办法和程序,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为一些地方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受损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