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网络分析的住区绿色步行系统构建方法初探
【6h】

基于网络分析的住区绿色步行系统构建方法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组织结构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城市与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发展历程

2.1 “人车分离”的“社区、新城运动”

2.1.1 “田园城市”——人车分离的开始

2.1.2 “邻里单位”——走向人本主义

2.1.3 制定标准——让理想成为现实

2.1.4 《雅典宪章》——推动各国新城规划

2.2 “人车混行”迈进“后小汽车时代”

2.2.1 布恰南(Buchanan)报告的影响

2.2.2 “人车混行”模式的成功尝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绿色住区步行系统的构建内涵与方法

3.1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

3.1.1 新城市主义的两类发展模式

3.1.2 精明增长理论的内涵

3.2 两个理论的借鉴价值

3.2.1 新城市主义的价值倾向

3.2.2 精明增长理论的意义、与新城市主义的对比

3.2.3 对未来城市道路发展的借鉴

3.3 绿色的住区步行系统构建理念

3.3.1 绿色的住区步行系统内涵

3.3.2 绿色的住区步行系统构建原则

3.4 绿色的住区步行系统构建方法

3.4.1 宜人的绿色住区步行环境营造方法

3.4.2 便捷的住区步行系统需求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区步行系统网络评价分析方法

4.1 交通网络的常用评价方法

4.1.1 交通网络可靠性评价

4.1.2 交通网络复杂性评价

4.1.3 交通网络可达性评价

4.2 住区步行网络与公共交通网络的异同

4.2.1 步行网络的一般性

4.2.2 步行网络与公交网络的差异性

4.3 步行网络最佳路径与设施点服务区分析

4.3.1 步行最佳路径分析

4.3.2 设施点步行服务范围的确定方法

4.3.3 实例分析

4.4 步行网络评价方法

4.4.1 步行网络连通可靠性评价改善

4.4.2 步行网络节点可达性评价方法

4.4.3 步行网络评价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

5.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为人们所诟病。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有关部门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已经开始转化为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市交通拥堵等老、大、难问题虽没有得到根治,但相应的研究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为了“给汽车让路”,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居民可以从住区的车库行驶至任何目的地,但这种只顾“车行”忽视“人行”的理念,让社区少了人性的关爱,多了几分安全的隐患和人与人的隔阂。为此,本文以住区步行系统及其网络为研究对象,以构建绿色住区步行的方法为研究目标,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介绍了住区设计的经典理论,分析了“人行”与“车行”的分与合,以期对当前的住区交通道路构建有所借鉴;
   其次,从构建绿色宜人的步行道路环境,以及目前学者对绿色住区的认识角度,剖析绿色的住区步行系统构建方法;
   再次,结合GIS等网络分析手段,探讨了步行道路网络绿色指标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最后,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了该方向未来研究的若干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