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对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6h】

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对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文章关键技术路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传统产业(企业)、新兴产业

2.1.2 战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2 企业相关理论

2.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2.2.2 竞合理论

2.2.3 企业能力理论

2.3 产业相关理论

2.3.1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3.2 产业链理论

2.3.3 产业结构理论

2.3.4 产业关联理论

第三章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新兴产业的理论分析

3.1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

3.2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影响因素

3.2.1 外部因素分析

3.2.2 内部因素分析

3.3 传统企业匹配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机理

3.3.1 外部推动机理

3.3.2 内部推动机理

3.4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新兴产业的模式及路径

3.4.1 “高端道路”(High-Road)

3.4.2 “低端道路”(Low-Road)

第四章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模型研究

4.1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型总体设计

4.2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评价模型

4.2.1 评价指标甄选

4.2.2 前景评价模型确立

4.3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评价模型

4.3.1 匹配对接能力评估因子甄选

4.3.2 评价模型的确立

4.4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选择模型

第五章 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型应用:以A区10家企业为例

5.1 样本概况

5.2 A区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景判断

5.2.1 各指标权重确定

5.2.2 对接目标前景模糊综合评价

5.3 A区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判断

5.3.1 各指标权重确定

5.3.2 对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5.4 A地区传统企业匹配对接路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我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传统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2/3,并创造了国内生产值的87%和国家财政税收的70%。但由于种种原因,部份传统产业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高,缺乏可持续发展力,因此,如何推动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为适应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的新趋势并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加速孕育的战略机遇,我国正式确立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开启了“机会窗口”,传统企业只有主动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对接,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元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与线性加权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对接能力”两个维度构建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理论模型。文章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一是从内外部两方面探讨影响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决策因素;二是提出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内外部动力机理;三是针对具体不同企业的能力,原创性的提出传统企业匹配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两种模式四条路径”;四是进行模型应用,验证前述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的研究,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实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对接提供具体操作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