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温控制对STBI颅骨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脑IRI的影响
【6h】

体温控制对STBI颅骨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脑IRI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用品及仪器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法及分组

1.3.2 标本采集、制备与保存

1.3.3 IMA的测定

1.3.4 MDA的测定

1.3.5 颅内压监测

1.3.6 物理检查、生化指标及并发症监测

1.3.6 随访及预后评估

1.3.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颅内压比较

2.3 并发症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清IMA/MDA比较

2.5 GOS预后比较

3.讨论

4.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急性期7天内的体温干预,将体温控制在肛温36~37℃,观察患者颅内压、并发症、预后评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相关因子IMA、MDA含量的变化,从而了解控制体温于肛温36~37℃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是否有效,并进一步探讨体温控制的脑保护作用是否与减轻脑外伤血肿清除术后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机制有关。
  方法:符合亚低温治疗适应症的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体温控制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0)。治疗组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及冬眠药物将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6~37℃;对照组患者没有使用亚低温治疗仪控制体温,当患者体温超过38℃时,予以药物,冰敷等常规降温方法降温治疗维持正常体温。所有患者均行侧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1次/2小时);收集术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即术后12小时,记为“0”)及治疗后第1、3、5、7天的血清标本,监测血清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因子IMA、MDA的含量变化;随访记录患者受伤治疗后3个月的GOS预后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⑴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即术后12小时颅内压较高,两组间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颅内压均达到峰值,治疗组治疗后第5天及第7天的颅内压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控制治疗组在治疗前即术后12小时升高,治疗后第1天达到高峰,治疗后第3天、第5天下降,第7天最低,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颅内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5天、第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第1天,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即术后12小时升高,治疗后第1天达到高峰,第3天仍持续,第5天开始下降,第7天最低,对照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颅内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第1天,P<0.05。⑵两组患者血清中IMA浓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MA浓度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血清IM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温控制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各个时间点的血清IMA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第7天和第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1、3、5、7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3、5、7天各个时间点的血清IMA浓度有下降趋势,各个时间点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⑶两组患者血清中MDA浓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DA浓度均较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各个时间点血清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温控制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各个时间点的血清MDA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第5天和第1天以及第7天和第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3、5、7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3、5、7天血清MDA浓度成缓慢下降趋势,第5天和第1天以及第7天和第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5、7天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⑷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体温控制治疗组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为4%、心律失常8%、消化道出血12%、低血钾20%、高血钠20%、肺部感染32%;对照组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为5%、心律失常5%、消化道出血10%、低血钾20%、高血钠20%、肺部感染30%,两组之间血小板降低、低血钾、高血钠、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⑸两组患者GOS预后评分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良好占32%,中残占36%,重残占4%,植物生存的占16%,死亡的占12%,其中预后良好的比例为68%,预后不良的比例为32%;对照组患者中良好占25%,中残占10%,重残占35%,植物生存的占10%,死亡的占20%,其中预后良好地比例为35%,预后不良的比例为65%。两组间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体温控制在肛温36~37℃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②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伴有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表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IMA及MDA水平升高;③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行体温控制治疗可明显降低IMA及MDA的浓度;④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行体温控制治疗有脑保护作用,与降低IMA及MDA的浓度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