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级杂交稻株型构造特征及其规律研究
【6h】

超级杂交稻株型构造特征及其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株型、株型育种的概念

1.2 水稻高产育种的历史与现状

1.2.1 矮化育种

1.2.2 杂种优势利用

1.2.3 超高产育种

1.2 水稻理想株型的主要模式

1.2.1 国外水稻超高产理想株型主要理论与模式

1.2.2 国内水稻超高产理想株型主要理论与模式

1.3 高产水稻的株型特点

1.3.1 叶型

1.3.2 茎型

1.3.2 穗型

1.3.3 根型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田间设计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1 植株冠层高度

2.3.2 叶面积指数、比叶重、茎鞘物质输出率及干物质测定

2.3.3 叶片形态性状

2.3.3 基部透光率和消光系数

2.3.4 叶绿素含量

2.3.5 籽粒灌浆动态

2.3.6 根系伤流量

2.3.7 产量结构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光合生产力

3.1.1 叶片姿态

3.1.2 叶绿素含量动态变化

3.1.3 比叶重动态

3.1.4 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

3.1.5 基部透光率与消光系数

3.1.6 干物质积累与茎鞘物质输出率

3.2 茎秆性状

3.2.1 节间性状

3.2.2 冠层高度动态变化及株高

3.3 穗部性状

3.3.1 枝梗性状

3.3.2 灌浆动态

3.4 根系活力

3.5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超级杂交稻株型改良规律

4.2.2 进一步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的途径——增加生物学产量

4.2.3 超级杂交稻形态改良技术路线探讨——动态理想株型与全株理想株型的有机结合

4.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揭示不同阶段超级杂交稻株型构造特征及其规律,本研究以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杂交稻)典型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Y两优2号为供试材料,以三系高产杂交稻汕优63作对照,对各主要生育时期的光合生产能力、茎秆性状、穗部性状、根系活力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三个不同时期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均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Y两优2号的产量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17.4%、19.8%和33.7%,其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源”足,表现为齐穗期上3叶叶基角、披垂角较小而卷叶指数较高,受光姿态好,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量高且衰减慢,比叶重较大;②“流”畅,抽穗期到成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均在20%以上;③“库”大,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2.与对照汕优63相比,第一期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上三叶更直立,卷叶指数高;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为9.4,甚至比Y两优1号和Y两优2号还分别高10.6%和8.0%;但后期根系衰老较快,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长(20天),异步灌浆明显。
  3.第二期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进一步优化了全生育期株叶形,后期基部群体透光率较高,有利于充分发挥下层叶片的光合功能;同时后期根系活力明显提高,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缩短,仅为10天,比汕优63和两优培九分别缩短了5天和10天,保证了弱势粒的及早灌浆和籽粒充实。
  4.齐穗期Y两优2号上3叶总叶面积为274.6cm2,显著大于两优培九和Y两优1号,同时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粒叶比大(0.68粒/cm2),源库关系更为协调;成熟期自然冠层高度达148.3cm,而秆高仅为85.8cm,具有“高冠层、矮穗层”的理想株叶形态;基部节间及穗下节间配置更一步优化,抗倒能力强。
  对超级杂交稻株型改良的规律性趋势以及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进行了讨论。

著录项

  • 作者

    李诚;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大学;
  • 学科 作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邓启云,周波;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1.032;
  • 关键词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产量潜力; 超级杂交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9:33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