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
【6h】

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能力综合分析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铁企业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分析研究

1.2.2 铁路车站进路排列优化研究

1.2.3 运输系统适应性分析研究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WG铁路运输系统概况

2.1 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备概况

2.1.1 系统内车站概况

2.1.2 系统内干线情况

2.2 行车及调度工作组织方法

2.3 生产技术计划

2.4 WG铁路运输系统基本特征

2.5 车流组织

2.5.1 基本概念

2.5.2 铁路运输系统货流

2.5.3 铁路运输系统车流

2.5.4 铁路运输系统列车流

2.6 本章小结

3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分析

3.1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

3.1.1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定义

3.1.2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分类

3.2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 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

3.2.2 装卸能力的影响因素

3.2.3 改编能力的影响因素

3.3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原理与方法

3.4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分析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瓶颈分析

4.1 企业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瓶颈

4.1.1 干线作业系统能力瓶颈

4.1.2 WG站作业系统能力瓶颈

4.1.3 轧钢站作业系统能力瓶颈

4.1.4 原料站作业系统能力瓶颈

4.1.5 厂前站作业系统能力瓶颈

4.1.6 炼铁站作业系统能力瓶颈

4.2 运输要求与综合能力的关系

4.3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瓶颈影响程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咽喉进路排列优化

5.1 车站咽喉区进路字典搜索算法

5.1.1 进路字典和进路关系矩阵

5.1.2 进路字典动态搜索算法

5.2 时间约束

5.3 最大剩余价值

5.4 列车作业类型约束

5.5 咽喉进路排列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5.6 实例分析

5.6.1 炼铁站作业子系统作业任务与组织

5.6.2 七号咽喉主要作业进路价值权重的评价

5.7 本章小结

6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适应性评价

6.1 铁路系统运输能力适应性评价体系

6.2 钢铁企业铁路系统运输能力与外部环境适应性评价

6.2.1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6.2.2 实例分析

6.3 钢铁企业铁路系统内部诸能力要素适应性评价

6.3.1 系统协调度评价函数模型

6.3.2 实例分析

6.4 提高企业铁路系统综合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针对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实际,对以下内容开展研究工作:
  (1) WG铁路运输系统概况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阐述WG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备情况、分析总结WG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特征。整理分析WG铁路运输系统的车流组织情况、行车组织方法、机车车辆运用计划和调度工作组织模式。对WG铁路运输系统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
  (2)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分析本部分定义钢铁企业铁路系统运输能力。分析其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说明钢铁企业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计算原理与方法;对钢铁企业各子系统从分工、运输量、运输需求、现有能力负荷、子系统内部运输联系、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与系统外部的边界和联系等方面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系统负荷大、能力薄弱的关键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便对相应的车站、车场、线路或道岔组或移动设备进行能力查定。
  (3)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瓶颈及其影响程度排序本部分通过对铁路运输组织现状及历史数据分析,采取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构建WG铁路系统运输能力查定方案,得出各个子系统的能力瓶颈。依据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内部协调的原则,对各子系统系统瓶颈环节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及排序,最终确定WG铁路运输系统能力瓶颈。
  (4)车站咽喉进路排列优化本部分拟对钢铁企业铁路车站咽喉区各主要作业进路进行一定预处理,建立进路排列优化模型并设计相应算法。并以WG炼铁子系统为例,对其作业组织和作业任务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例求解。
  (5)铁路系统运输能力适应性评价本部分通过建立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适应性;采用协调度测度模型分析系统内部诸要素适应性;综合评价WG铁路运输系统适应性。
  (6)提高WG铁路运输系统综合能力的对策与建议从改进技术设备设施及作业管理组织的角度提出综合扩能措施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