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6h】

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隐性知识吸收的相关研究

1.2.2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2.1.1 隐性知识

2.1.2 知识吸收能力

2.1.3 创新网络

2.2 隐性知识吸收的相关理论

2.2.1 知识管理理论

2.2.2 隐性知识吸收的模式与模型

2.3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

2.3.1 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及特征

2.3.2 技术创新理论

2.3.3 核心能力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突破性创新中隐性知识吸收的特征与过程

3.1 隐性知识层次及吸收特征

3.1.1 隐性知识的层次

3.1.2 隐性知识吸收的特征

3.2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吸收的过程

3.2.1 隐性知识吸收的基本过程

3.2.2 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模型分析

3.2.3 隐性知识吸收的方式和波动规律

3.3 本章小结

4 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

4.1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变量

4.1.1 隐性知识吸收的维度

4.1.2 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构成

4.2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系统

4.2.1 动力系统

4.2.2 激励系统

4.2.3 保障系统

4.2.4 学习系统

4.3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模型

4.3.1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

4.3.2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

4.3.3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模型

4.4 基于演化博弈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模型分析

4.4.1 纵向演化博弈模型

4.4.2 横向演化博弈模型

4.4.3 博弈模型分析启示

4.5 本章小结

5 隐性知识吸收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5.1 理论研究假设与结构模型构建

5.1.1 理论研究假设

5.1.2 理论模型

5.2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5.2.1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5.2.2 调查问卷结构和变量细分

5.2.3 统计分析的方法选择

5.2.4 研究过程与样本特征

5.3 数据样本分析

5.3.1 样本的分布特征与信度和效度检验

5.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隐性知识吸收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6.1 重建企业组织模式

6.1.1 建立“两栖型二元组织”,实现企业协同创新目标

6.1.2 建立知识创新社区

6.2 建立技术创新网络

6.2.1 外部知识创新网络平台

6.2.2 内部知识创新网络平台

6.3 建立突破性创新支持系统

6.3.1 突破性技术创新动力系统

6.3.2 突破性技术创新保障系统

6.3.3 突破性技术创新激励系统

6.3.4 突破性技术创新学习系统

6.4 突破性技术创新风险规避策略

6.4.1 突破性技术创新风险主要类别

6.4.2 突破性技术创新风险预警

6.4.3 突破性技术创新风险规避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1.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知识便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特征,持续地获取和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是企业提高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隐性知识是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源泉,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创新思维受到局限,创新模式单一、创新水平低、注重创新的短期效应,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开发和利用力度小,忽略了企业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竞争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应努力促进隐性知识吸收,建立隐性知识共享平台,形成隐性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促进隐性知识吸收。因此,促进企业的隐性知识吸收对提高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转变创新模式,提高创新水平,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和隐性知识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丰富知识管理及技术创新理论。
  首先,论文在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隐性知识吸收的特征与吸收过程和隐性知识变化规律。阐述了隐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度量维度,提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吸收的特征,包括路径依赖性、组织性、跨边界性和超循环性等四个特征。其次分析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吸收的过程。然后分析了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知识主体的关系水平、信任程度、组织结构、创新氛围等都能影响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隐性知识吸收必须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把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个人愿景等激励形式结合起来,推动隐性知识吸收。最后分析了隐性知识吸收的途径与波动规律。
  其次,论文探讨了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理。运用演化博弈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模型的改进方法,在博弈模型中既考虑了隐性知识提供方对隐性知识吸收方的选择博弈,也探索了平行关系企业之间的竞合博弈。借助纵向演化博弈模型和横向演化博弈模型,得出结论:在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参与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是双方“策略”所能得到的收益。在纵向演化模型中,企业策略选择受到知识转化效率和政府支持等因素影响,选择合作还是不合作主要取决于预期收益。平行企业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企业策略受技术创新的投入金额、合作效果指数、合作理性指数和合作次数等影响。双方要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之间最好共同加大投入,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收益,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
  然后,论文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影响。进一步确定了隐性知识吸收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提出以创新决策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作为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维度。以资源获取和知识应用开发作为隐性知识吸收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中介变量。以隐性知识粘性、吸收能力、关系强度、关系稳健性、主观愿望五个方面代表隐性知识吸收。并提出隐性知识吸收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影响路径模型。实证研究部分根据变量关系提出了研究假设,制订了数据收集方法,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验证了数据的分布特征和效度、信度值,利用因子分析法析出了公因子。通过实证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假设得到了验证。企业隐性知识吸收是企业资源获取和知识应用开发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外部因素,并且企业隐性知识吸收的不同特征维度对企业资源获取和知识应用开发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隐性知识吸收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获取和知识应用开发在这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最后,论文提出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建立两栖型二元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的二元化和技术创新功能两栖化的完美结合,使企业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相得益彰,协同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创新社区,利用网络创新资源,激发员工创新潜能。其次,构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系统,包括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学习系统和激励系统,促进企业隐性知识吸收水平和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再次,建立政府、中间商、顾客广泛参与,多个企业合作的创新网络平台,积极获取外界资源,提高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水平。最后部分是企业风险规避策略,提出了企业的风险类别、风险预警过程和方法和风险应对策略。
  论文通过对企业隐性知识吸收的研究来揭示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及其规律,探讨提高企业的隐性知识吸收效率和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管理方法,从而为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和隐性知识吸收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