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微出血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脑异常MRI研究
【6h】

脑微出血和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脑异常MRI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磁共振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1.1.2 脑微出血疾病的研究现状

1.1.3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概述

2 研究基础

2.1 弥散张量成像研究方法

2.1.1 弥散张量介绍

2.1.2 弥散张量参数分析方法

2.2 功能像研究方法

2.2.1 局部一致性分析

2.2.2 模式识别算法

3 CMB人群大脑异常研究

3.1 数据获取

3.1.1 参与者的选取

3.1.2 MRI数据采集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

3.3.1 人口学和临床信息统计

3.3.2 DTI参数的统计

3.4 讨论

3.5 小结

4 ASPD人群大脑异常研究

4.1 数据获取

4.1.1 参与者的选取

4.1.2 rs-fMRI数据采集

4.2 数据预处理

4.3 局部一致性分析

4.4 模式识别

4.4.1 特征获取

4.4.2 分类

4.4.3 分类结果

4.5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1.1 脑微出血人群的研究

5.1.2 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的研究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以及脑科学研究手段的日益完善,对各种疾病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分别对脑微出血疾病和反社会人格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脑微出血疾病的研究,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有脑微出血个体和无脑微出血个体的弥散张量图像,找出他们之间的结构差异。结果显示,脑微出血主要损伤右侧神经纤维。对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局部一致性的方法,分析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和健康人群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找出患者大脑异常活动区域,并根据发现的异常活动模式,运用模式分类方法评估其是否可以作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生理标识。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反社会人格障碍人群主要在右小脑后叶、右脑额叶、枕叶和左脑颞叶的部分区域存在局部一致性异常活动。根据这一异常模式所做的分类表明,这一活动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反社会人格障碍个体和健康个体。因此,论文将增进对脑微出血疾病和反社会人格障碍神经病理机制的认知,为这种两种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信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