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氧化铟锡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
【6h】

氧化铟锡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ITO研究进展

1.2.1 ITO靶材的结构与性能

1.2.2 ITO粉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1.2.3 ITO靶材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1.3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

1.3.1 概述

1.3.2 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1.3.3 理论基础

1.3.4 研究进展

1.3.5 凝胶体系

1.3.6 应用现状

1.3.7 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原料、步骤和检测设备

2.1 实验用原料和设备

2.2 实验过程

2.2.1 制备In2O3/SnO2复合粉

2.2.2 凝胶注模成型

2.2.3 烧结

2.3 检测方法

3 纳米ITO粉的凝胶注模成型

3.1 引言

3.2 ITO粉的性能

3.3 ITO粉的Zeta电位

3.4 NH4PAA添加量对黏度的影响

3.5 浆料固相含量对黏度的影响

3.6 AM对黏度的影响

3.7 生坯和烧结体的密度和显微形貌

3.8 本章小结

4 水热法制备In2O3粉

4.1 引言

4.2 pH值对In(OH)3晶体形貌的影响

4.3 反应时间对In(OH)3晶体形貌影响

4.4 表面活性剂对In(OH)3晶体形貌的影响

4.5 In(OH)3的煅烧

4.6 本章小结

5 In2O3/SnO2复合粉的凝胶注模成型

5.1 引言

5.2 SnO2粉的性能

5.3 In2O3粉和SnO2粉的Zeta电位

5.4 NH4PAA的添加量对黏度的影响

5.5 固相含量对黏度的影响

5.6 生坯和烧结体的密度和显微形貌

5.7 ITO陶瓷的微观组织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陶瓷是一种简并n型半导体材料,常被用做磁控溅射法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靶材,具有高密度、高导电性、微观组织均匀等特点。传统ITO陶瓷靶材制备方法具有成本高和难制备大尺寸等缺陷,而凝胶注模成型(Gelcasting)技术则具有成本较低且能制作大尺寸甚至异形器件的优势。另外目前国内广泛应用于ITO陶瓷靶材生产的原料粉粒径多为纳米级,并不适于制备陶瓷浆料,有必要对原料粉制备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探索了将凝胶注模成型技术与气氛烧结技术结合来制备ITO陶瓷;分别研究了以纳米ITO粉和自制In2O3/SnO2复合粉为原料制备的陶瓷浆料性能和烧结体密度与工艺参数的关系;尝试用水热法制备实验用In2O3粉,探究了工艺条件的影响。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水热法制备的In(OH)3晶体形状为四方体,粒径随pH值升高而减小、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直到6h以后;反应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得到均匀尺寸。pH=7、添加1wt%聚乙二醇(PEG)、在160℃水热反应12h后得到粒径为100~300nm的In(OH)3立方体晶体。煅烧In(OH)3的升温速率能影响In2O3形貌,5℃/min升温到600℃煅烧2h得到粒径为100~200nm的近球形In2O3粉体。
  (2)以纳米ITO粉配制的浆料黏度随聚丙烯酸铵(NH4PAA)添加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0.75wt%为NH4PAA的最佳添加值;浆料黏度随固相含量增加而持续升高;加入丙烯酰胺(AM)后黏度降低;pH=10、NH4PAA添加量为0.75wt%、AM添加量为15wt%时,浆料的固相含量最高可以达到40vol%且仍具有流动性,对应烧结体在1580℃烧结8h后密度为6.61g/cm3(理论密度取7.15g/cm3,则相对密度为92.4%)。
  (3)将水热法制In2O3与纳米SnO2按质量比9∶1混合得到In2O3/SnO2复合粉,配制的浆料黏度随NH4PAA添加量增加先降低而后趋于几乎平稳,1.5wt%为NH4PAA的最佳添加值;pH=10、NH4PAA添加量为1.5wt%、AM添加量为15wt%时,浆料固相含量达到45vol%且流动性好,对应烧结体在1580℃烧结8h后密度达到7.01g/cm3(理论密度取7.15g/cm3,则相对密度为98.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