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估与提升对策
【6h】

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的绩效评估与提升对策

代理获取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当前,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进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8月1日,长沙县作为湖南省首批试点县(市)之一正式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4年多的试运行,合作医疗制度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不可否认,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客观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绩效,不仅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新型合作医疗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参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评价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系统绩效分析的主要做法,针对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建立一个比较实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绩效分析框架。同时,运用该框架对长沙县2003-2007年试点工作以来的绩效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目前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供给的绩效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创新和完善长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制度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启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长沙县2003-2007年试点工作绩效水平整体较高,但尚存在受益程度和广度与参合农民期望仍有差距、监审工作困难和基层经办机构相对脆弱、管理难到位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逐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誉、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的监督管理、努力推动合作医疗的法制化管理和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等政策建议。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绩效分析,可以检验试点工作的成败和农村医疗改革政策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评价服务体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评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费用风险和缓解“因病致贫”的程度,为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服务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