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大学生住宅权的法律保障
【6h】

论大学生住宅权的法律保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大学生住宅权的提出及意义

2.1 大学生住宅权的提出

2.1.1 理论基础:住宅权保障范围的扩张论

2.1.2 性质辨析:大学生宿舍的法律性质

2.1.3 保障范围:大学生住宅权的限度

2.2 大学生住宅权提出的学理价值

2.2.1 保护大学生的隐私权

2.2.2 保障大学生的财产权

2.2.3 保障大学生的学习自由

第3章 当前大学生住宅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3.1 校规的内容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

3.2 宿管部门的进入程序未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3.3 搜查学生宿舍的手段与比例原则不符

3.4 救济程序的缺失违背了司法接近原则

第4章 构建大学生住宅权的法律保障体系

4.1 构建大学生住宅权的立法保障体系

4.1.1 应明确强制进入学生宿舍的要件

4.1.2 设置强制进入宿舍检查的证据标准

4.1.3 强制进入的主体应具体化

4.1.4 明确强制进入学生宿舍的程序

4.2 完善校规的制定及审查程序

4.2.1 校规制定程序民主化

4.2.2 完善校规的备案审查机制

4.3 构建多层次、多途径的救济制度

4.3.1 赋予大学生相应的申诉权

4.3.2 设立学生自治组织的申诉支持制度

4.3.3 构建大学生住宅权的司法救济制度

4.3.4 建立大学生住宅权的国家赔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正如英国前首相威廉·彼特所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住宅的神圣性正是人权不可侵犯的伟大折射。鉴于住宅在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住宅权的实现程度将直接影响公民其他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财产权、受教育权的实现,其也因此日益受到各国立法者的关注,成为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权利之一。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住宅的狭隘理解,加之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对我国的影响,大学生住宅权问题一直被学界和司法界所忽视,在立法和司法上均存在盲区。
  因此,本文的指导思想在于确定“大学生住宅权”理论的合理性,并针对当前权利保障存在的空白,从立法、司法等角度提出完善该权利保障体系的方案。
  论文的整体行文脉络如下:首先从住宅权的性质和保障范围入手,突破传统理论对于住宅权保障范围的狭隘理解,指出住宅权对于保障大学生人身自由、财产权及学习自由等相关权利实现的重要意义,提出大学生宿舍理应纳入住宅权的保障范围。在此基础上,运用宪法学基本原则即法律保留原则、正当程序原则、比例原则及司法接近原则,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大学生住宅权保障中存在的基本法律关系。同时,通过笔者自身在高校学习与生活的亲身体会,列举了大量大学生住宅权被侵犯的情形,进而探讨当前大学生住宅保障体系的空白点。最后,本文通过对美国及台湾地区相关制度的介绍,提出我国可借鉴之处,并从立法、司法角度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即立法上应设立合理统一的强制进入标准,以约束刑事搜查或行政检查的随意性;司法上应建立多途径、多层次的救济体系,并构建大学生住宅权的国家赔偿制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