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碳纳米纤维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6h】

碳纳米纤维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发展

1.2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常见炭负极材料

1.4 碳负极材料的嵌锂机理

1.5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第2章 静电纺丝法制备PVP聚合物纳米纤维

2.1 静电纺丝法简介

2.2 PVP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制备

2.3 表征样品的测试方法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氧化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3.1 PVP预氧化纤维的制备

3.2 PVP预氧化纤维的表征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4.1 碳纳米纤维的制备

4.2 碳纳米纤维的表征与分析

第5章 碳纳米纤维电池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5.1 电池的制备

5.2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对充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负极材料的选取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高比容量、高稳定性的负极材料的研制是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碳纳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研究方向的一个分支。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结构缺陷少等一系列优势,其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无水乙醇中,配制成质量分数为8%的PVP溶液作为电纺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在室内湿度低于30%,纺丝速度为0.8mL/h、电纺电场约为1.9kV/cm、接收距离为13cm的电纺实验条件下制备了大量连续、直径尺寸较小且沿长度方向均匀的PVP聚合物纳米纤维。
  经过大量实验和相关测试,确定了PVP聚合物纳米纤维退火过程中的预氧化时间、预氧化温度、炭化时间、炭化温度等退火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VP纳米纤维只有在150℃经过24小时的预氧化,并在280℃经过2小时的预氧化,才能形成具有耐热稳定结构的纤维,得到预氧化程度较好的预氧化毡。只有预氧化程度较好的预氧化毡在高温炭化后才能保持纤维的形态,得到直径在100nm~200nm之间且纤维形态保持良好的碳纳米纤维。
  采用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激光拉曼光谱(LRS)等测试表征了各种退火参数对预氧化纤维和碳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及物相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聚合物纤维经过预氧化完成了环化反应、吸热反应、氧化反应等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了具有耐热稳定结构的纤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纤维的炭化程度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将不同退火条件下制备的碳纳米纤维作为正极,以锂片为对电极,以1mol/L的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为电解液,制备成了钮扣式电池,在室温下使用高精度电池检测仪测试了这些电池的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能。测试条件为:充放电电压区间为0.1V~2.0V和0.1V~2.5V,充放电速率为0.2C,采用恒流充放电方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50℃预氧化24小时,再经过360℃预氧化2小时的预氧化毡在800℃下炭化2小时得到的碳纳米纤维的充放电性能最佳,碳纳米纤维首次可逆放电电容量最高可达1254mAh/g,循环30次后放电电容量为首次放电电容量的6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