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的影响
【6h】

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病例选择标准

1.3临床表现:

2分组及治疗

2.1分组

2.2手术方法

2.3 术后处理

3统计方法

3.1 统计指标

3.2 统计指标的测量与计算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后路不同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下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的一般情况比较:

2. 后路不同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下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一般情况比较

2.1 后路矢状位单纯椎间盘损伤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与传统后路后外侧植骨手术的一般情况比较(A1组与B组比较):

2.2 后路矢状位椎体部分粉碎骨折伴椎间盘损伤(脱位)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与传统后路后外侧植骨手术的一般情况比较(A2组与C组比较):

2.3椎体矢状位广泛爆裂骨折合并上下椎间盘损伤(脱位)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与传统前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的一般情况比较 (A3组与D组比较):

讨论

一、胸腰椎骨折(脱位)前中柱重建的指征与意义

二、前中柱植骨重建的手术方法

三、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学习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椎体矢状位损伤范围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疗效及其手术操作的影响。
  方法:对2006年8月-2011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分单纯上终板损伤(骨折、脱位),分别采用后路前中柱支撑植骨手术治疗(A1组,21例),后路后外侧植骨治疗(B组,20例);上终板损伤伴椎体矢状位损伤<60%,分别采用后路前中柱支撑植骨手术治疗(A2组,23例),后路后外侧植骨治疗(C组,25例);椎体矢状位损伤≥60%伴上下终板损伤,分别采用后路前中柱支撑植骨手术治疗(A3组,16例),前路前中柱植骨治疗(D组,19例)。首先行A组中A1、A2、A3组的术中各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的两两对比;再将A1、A2、A3组分别与B、C、D组患者进行早中期临床指标对比。对性别、年龄、受损节段、骨折致伤原因、骨折分型、术前 cobb角、受损致手术日时间、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早期并发症、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10天Frankel分级、随访时Frankel分级、腰背痛(ODI评分),术后及随访cobb角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并根据计量,计数资料选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结果:(1)A1、A2、A3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2) A1组与B组相比较在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随访时 cobb角的维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置物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A2组与C组相比较在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神经功能的恢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随访时 cobb角的维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置物并发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4)A3组与D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但在术中并发症和随访时神经功能的恢复、cobb角的维持、伤椎高度丢失和内置物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矢状位椎体损伤范围大小直接影响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的创伤程度,随着矢状位损伤范围的加大手术创伤逐渐增加。
  2、矢状位椎体部分爆裂骨折者行一期后路前中柱重建手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3、矢状位椎体广泛爆裂骨折者行一期后路减压、复位、前中柱重建手术时创伤大、血管、神经损伤方面风险显著增加,应谨慎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