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枕骨外板骨瓣翻转行枕颈融合术的影像学研究与初步应用
【6h】

枕骨外板骨瓣翻转行枕颈融合术的影像学研究与初步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影像学研究:枕骨外板翻转方式的术前设计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带骨膜枕骨外板骨瓣翻转结合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图片

附录2:原始数据

枕颈融合术植骨方式研究进展

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及测量成人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探讨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方案,为带骨膜枕骨外板骨瓣翻转结合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术提供影像学参数,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
  方法:
  第一部分为影像学研究:随机选取160例正常成人男性、女性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通过观察枕鳞下部的影像人为分为圆弧型枕骨影像组(男52例,女38例,男性组年龄51.89±14.64岁,女性组年龄49.40±16.05岁)和平直型枕骨影像组(男46例,女24例,男性组年龄53.57±17.07岁,女性组年龄50.29±12.02岁):
  1、对圆弧型枕骨影像组,分别采用甲法(经枕骨大孔后缘中点上方1cm处作板障圆弧状影像的切线)及乙法(经枕内外隆凸连线中点作板障圆弧状影像的切线)进行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通过对甲乙法两种设计相关指标的测量确定甲乙法的可行性及圆弧型枕骨外板翻转的影像学参数。
  2、对平直型枕骨影像组,建立等边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行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通过对该设计相关指标的测量确定其可行性及平直型枕骨外板翻转的影像学参数。
  第二部分为初步临床应用:选取12例患者进行该手术,收集术前、术后及随访资料,初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1、对于圆弧型枕骨影像组,成人(包括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依据甲法或乙法的翻转比值(所需骨瓣长度/可获取的最大骨瓣长度)与最大翻转比值(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甲法翻转,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乙法翻转,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人(包括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中依据甲法翻转与依据乙法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于平直型枕骨影像组,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行枕骨外板的翻转,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人(包括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中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进行枕骨外板的翻转与以枕骨大孔后缘上方1cm处为翻转点进行枕骨外板的翻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脊髓压迫症状及影像学显示颈椎管狭窄均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11例获骨性融合,1例死于肺癌未能获得影像学资料。
  结论:
  1、成人枕鳞下部在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中的影像大致可分为圆弧型和平直型两类。不同的枕骨影像可以选用不同的枕骨外板翻转的术前设计。
  2、通过术前枕颈部正中矢状位CT的测量,可为术中枕骨外板的翻转提供影像学参考:翻转点的位置、骨瓣长度及宽度、开凿点的位置。
  3、初步临床应用证实了带骨膜枕骨外板骨瓣翻转结合内固定行枕颈融合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和骨性融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