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年家兔游离长段股骨寄养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及影像学研究
【6h】

成年家兔游离长段股骨寄养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及影像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重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第三章实验结果

3.1 实验动物大体形态观察结果

3.2 X线检查结果

3.3 组织学观察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家兔作为骨缺损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4.2骨愈合的观察指标的选择

4.3 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分析

4.4 本实验的临床意义

4.4本实验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家兔游离长段股骨寄养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并通过大体形态观察、X线和组织学观察修复效果,为临床上利用自身游离长段骨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提供实验研究基础。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家兔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只。实验组截取家兔一侧股骨干中段15mm游离长段骨寄养在邻近血运丰富的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旁,对照组截取家兔一侧股骨干中段15mm游离长段骨在深低温(-80℃)下无菌保存,8周后将实验组寄养的长段骨和对照组深低温下无菌保存的长段骨分别予以原位回植修复股骨骨缺损。在游离长段骨回植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形态、x线和组织学观察,X线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分别根据Lane-SandhuX线和组织学骨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大体形态观察:
  术后各组动物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1周后消失。长段骨回植术后12周时,实验组骨连接端周围骨痂塑形良好,移植骨与自体骨界限消失;对照组骨连接端周围骨痂塑形较实验组差,移植骨与自体骨界限近连续。
  2、x线观察结果:
  长段骨回植术后12周,实验组骨皮质连接完成,骨痂塑形良好,回植骨吸收不明显;对照组骨皮质连续性欠佳,骨髓腔基本再通,骨折线不明显,回植骨少量吸收。两组长段骨回植术后4、8、12周Lane-SandhuX线骨形成评分实验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织学结果:
  长段骨回植术后12周实验组大量的新生编织骨样组织,内含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骨凹陷细胞,骨连接完成,对照组骨小梁结构中见较多增生活跃立方形成骨细胞,小梁骨减少,由新生编织骨替代,骨板排列无规律,形成致密板层骨;两组长段骨回植修复术后4、8、12周Lane-Sandh组织学骨形成评分实验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寄养长段骨和深低温下保存的长段骨原位回植修复成年家兔股骨骨缺损均可愈合;寄养长段骨较深低温下保存的长段骨具有愈合时间短、骨吸收少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