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设》杂志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与研究
【6h】

《建设》杂志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介绍与研究马克思学说的概况

(一)杂志创刊及其介绍与研究马克思学说的主要人物和文章

(二)重视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原因

二对马克思学说原著原理的译介

(一)关于唯物史观

(二)关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三对马克思学说的研究

(一)人类社会的生活决定人的意识

(二)外国资本的侵入是近代中国社会动乱的经济根源

(三)从劳动者解放入手求得妇女的解放

(四)面对社会主义的时代大潮中国只能择善而从

四正确认识《建设》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与研究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力量

(二)三民主义立场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展开▼

摘要

从五四时期蓬勃兴起的学生和工人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革命可以依靠的新生力量,意识到旧三民主义学说难以承担指导群众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国民党理论家掀起了探索新理论的热潮.重视研究马克思学说和社会主义,是这一时期国民党人理论活动的明显特征,它集中反映在1919年8月创刊于上海的中华革命党(同年10月改为中国国民党)的理论刊物《建设》杂志中.《建设》的编辑朱执信、廖仲恺、戴季陶、胡汉民辛亥革命以前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俄国革命成功的启发,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天然联系,促使他们以新的眼光,关注马克思学说的主要方面.重视翻译、介绍马克思学说的原理原著是《建设》的一大特点.胡汉民对唯物史观作了当时最完整的节译.戴季陶全文翻译了考茨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时的名著《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徐苏中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的关键章节译介给中国读者.林云陔在广泛介绍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时,对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作出了区分,并论述了阶级斗争学说.《建设》还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的有关原理研究了中国历史和社会问题.联系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考察了社会思想的变化.认识到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的根源.把劳动者解放作为妇女解放的前提.主张改造私有财产制度,倡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三民主义的立场出发,《建设》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歪曲和误解.用单纯的经济一元论来理解唯物史观,抽空了生产方式中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内容,把社会矛盾归结为人与物的矛盾,为它宣扬阶级调和、阶级互助大开了方便之门.在世界观上国民党人是三民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尽管如此,《建设》对马克思学说的全面译介和研究,《建设》与《星期评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密切关系,有力地证明它是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