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黑木耳菌属进行分类鉴定的研究
【6h】

应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黑木耳菌属进行分类鉴定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食用菌的分类地位及其种质资源

1.2黑木耳概述

1.3食用菌品种鉴定和保护现状

1.4目前木耳属菌种鉴定的现状

2.实验材料及方法

2.1.供试菌种

2.2供试培养基

2.3实验所用试剂及配置方法

2.4主要实验仪器

3实验方法

3.1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

3.2拮抗试验

3.3可溶性蛋白分析

3.4同工酶电泳

3.5蛋白质电泳

3.6数据处理

3.7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4.结果与分析

4.1菌丝生长速度

4.2拮抗实验

4.3可溶性蛋白含量

4.4可溶性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4.5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分析

4.6过氧化物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带分析

4.7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7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食用菌品种登记制度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可靠、快速简单的菌种鉴定体系,从而在技术上解决菌种的混乱状况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研究是利用形态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对23个东北地区广泛栽培的黑木耳菌株行分类鉴定研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优化和筛选,以期找到稳定的,详细的条件使这种基本的方法相较于花费较多、要求操作人条件比较苛刻的分子生物学能够被更多人掌握,得以推广,解决东北地区的黑木耳菌种混乱问题。经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酯酶同工酶电泳将23个供试菌株分为十三类,分别是第一类4号、5号、16号和23号,第二类12和14号,第三类13号,第四类20号,第五类6号,第六类7号,第七类11号,第八类10号、18号、17号、19号、21号和22号,第九类3号,第十类8号,第十一类1号,第十二类15号,第十三9号。是一种可行的黑木耳菌株分类鉴定方法,应予以推广。 2、可溶性蛋白电泳都能将23个供试菌株分为了五类,分别是第一类1号、2号、3号、12号、14号,第二类4号、5号、6号、11号、16号、23号,第三类7号、8号、19号、21号、22号,第四类13号、15号、20号;第五类9号、10号、17号和18号,虽然分类不很细致,但与酯酶同工酶电泳的方法结合使用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胞内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不适合用于黑木耳菌属的分类鉴定。 4、在拮抗实验中共有252个组合,与酯酶同工酶电泳的聚类结果比较,有175个组合结果相符合,例如聚类分析上分属于不同类的13号和14号,6号和7号,1号和6号,7号和14号,16号和17号,13号和18号,19号和14号均有明显的拮抗线产生,符合率达到了70%。由于可溶性蛋白的分类不够细致,本文中没有将拮抗实验的结果与之对比。在生长速度的实验中1号和17号的生长速度差距最大,达到了6天,这与电泳实验的结果一致,二者在聚类分析中的不相似系数最大,同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说明形态学方法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虽然有误差,但是可作为辅助和补充,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促进作用。在黑木耳的分类鉴定中应继续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