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阳极/溶液界面过程、纳米结构和拉曼光谱电化学研究
【6h】

金属阳极/溶液界面过程、纳米结构和拉曼光谱电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光谱电化学研究概况

1.1.1光谱电化学——诞生、分类和特点

1.1.2拉曼光谱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1.1.3现场拉曼光谱电化学

1.2阳极电氧化研究概况

1.2.1金属/合金的阳极电氧化

1.2.2阳极电氧化与纳米材料

1.3电化学振荡研究概况

1.3.1电化学振荡简介

1.3.2电化学振荡的分类及判据

1.3.2电化学振荡体系

1.4论文构思

第二章金—锡合金的阳极电氧化过程:两种去合金方式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电化学实验

2.2.2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

2.2.3拉曼光谱实验

2.3结果与讨论

2.3.1电化学行为

2.3.2现场拉曼光谱结果

2.3.3电极表面形貌和成份表征

2.3.4金溶胶的制备及表征

2.4小结

第三章铂—镍合金在盐酸中的阳极电氧化

3.1引言

3.2实验说明

3.3结果与讨论

3.3.1电化学行为

3.3.2紫外可见和拉曼光谱分析

3.3.3合金表面形貌与成份演化

3.3.4纳米多孔薄片的形貌成份表征

3.3.5甲醇电催化氧化

3.4小结

第四章钯及金—钯合金在含氯介质中的阳极电氧化

4.1引言

4.2实验说明

4.3结果与讨论

4.3.1纯Pd的电化学行为

4.3.2 Pd在HCI中的现场拉曼光谱

4.3.3 Pd在KCI溶液中的行为

4.3.4 Au-Pd合金的电化学行为

4.3.5 Au-Pd合金在HCl中的现场拉曼光谱

4.3.6 Au-Pd合金的形貌和成份

4.4小结

第五章拓展的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制备与超晶格结构

5.1引言

5.2实验说明

5.3结果与讨论

5.3.1准去合金模式制备SERS基底

5.3.2金纳米粒子层的形貌和SERS效果

5.3.3 Sn(Ⅱ)还原制备金溶胶

5.3.4自组装纳米金超晶格结构及其长效SERS

5.3.5溶胶慢沉降机理

5.4小结

第六章铜—锌和铜—镍合金阳极电氧化中的非线性行为

6.1引言

6.2实验说明

6.3结果与讨论

6.3.1 Cu-Zn合金在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振荡

6.3.2 Cu-Ni合金在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振荡

6.4小结

第七章碱性溶液中碘化物阳极电氧化的非线性行为

7.1引言

7.2实验说明

7.3结果与讨论

7.3.1循环伏安行为

7.3.2电位振荡和电流振荡行为

7.3.3电极表面显微形貌

7.3.4现场拉曼光谱

7.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金属阳极/溶液界面过程呈现丰富而复杂的动力学行为,诸如依赖阳极电位的表面膜相的生成与演变、物种的表面吸脱附、金属络合反应、溶解与返沉积、气体析出、电化学振荡、表面纳米化等等。对纯金属与合金的阳极/溶液界面物理化学过程进行充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电极反应机理,理解界面过程,从而有可能更有效地控制电极反应方向或利用阳极过程构筑各种金属纳米材料。采用现场拉曼光谱电化学手段监测金属阳极/溶液界面的微区信息,配以时间分辨和电位调制,可同步获得电极表面物种的第一手信息,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深入认识电氧化界面动力学过程。 本文利用现场拉曼光谱电化学成功研究了几种金属或合金体系的阳极电氧化过程,通过分析其电化学行为和现场光谱检测结果,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氧化机理给出了直接的证据和合理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控制合适的条件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应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分析或电化学催化过程。本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1.简要介绍了现场拉曼光谱电化学技术,综述了金属/合金阳极电氧化和相关表面纳米结构的近期研究进展。 2.利用现场电位调制拉曼光谱和时间分辨拉曼光谱详细研究了不同比例的Au—Sn合金在盐酸溶液中的阳极电氧化过程。包括处于不同电位区间的两种不同的去合金模式:一是在较低电位区间的经典去合金,Au—Sn合金中的Sn组分选择性溶出;二是在较高的电位下的“准去合金”,Au—Sn合金二种组分共同电溶出后,Au又通过随后的氧化—还原反应自动返沉积。同时,通过控制不同的电位条件利用经典去合金和准去合金可以简便地制备出不同形式的金纳米材料,如多孔金、金纳米粒子薄层和分散在溶液中的金溶胶。 3.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现场拉曼散射光谱分析了Pt—Ni合金在盐酸溶液中的阳极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随电位逐渐升高,该合金可发生Ni的选择性溶解与Pt的共同溶解,发现并确认了Pt—Ni合金共溶解区涉及的电位加速化学置换反应现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XRD)考察了特征电位下合金表面的形貌和成份演化,观察到应力腐蚀裂纹、选择性溶解产生的纳米多孔、共溶解形成的纳米多孔薄片状物等多种表面形貌结构,同时合金表面发生不同程度的Pt组分富积。所获得的纳米多孔材料对甲醇电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4.首次利用电位调制的现场拉曼光谱对纯Pd和Au—Pd合金在含氯介质中的阳极电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随着电位的升高,纯Pd在盐酸溶液中表面氧化物种的特征拉曼峰依次呈现:Pd与C1—的络合溶解反应、二价和四价络合物种(PdCl42—、PdCl62—)的转变、c1—的氧化和Cl2气的析出、Cl2与Pd的化学浸蚀反应都逐一得到澄清。纯Pd在KC1溶液中,表面可生成对应的络合物种的难溶钾盐膜层(K2PdCl4、K2PdCl6)。根据上述光谱电化学结果,得出了Pd在含氯介质中的阳极氧化反应机理。此外,进一步研究了Au—Pd合金在盐酸中的阳极电氧化行为,利用现场拉曼光谱成功监测了电极表面的多种氧化物种的产生过程,并利用SEM—EDX表征了合金在特征阳极电位下的形貌与成份变化,结果表明Au—Pd合金在盐酸中电氧化主要以共同溶解形式进行。 5.将准去合金化机理发展成为一种制备SERS基底的新方法:以纯金属电极(Au)为基底,通过电化学方法阴极沉积获得Au|Sn层,再借助控制阳极电位共同电化学溶解和溶解物种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构建表面金纳米粒子堆积层,获得了具有很好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电极材料。另外,在强酸环境中直接利用Sn(Ⅲ)还原HAuCl4制备了纳米金溶胶。溶胶粒子表面存在Sn(Ⅱ)络合物保护,在除氧环境下能稳定存放数月。更有趣的是,空气中的氧可诱导该溶胶发生缓慢聚沉,进而自发组装获得了纳米金的有序超晶格结构,可作为一种长效的SERS活性基底材料。 6.研究了Cu—Zn和Cu—Ni两种合金在不同介质中的新的非线性阳极电氧化行为。Cu—Zn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在不同的电位区间可发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电位和电流振荡,分别对应于循环伏安图中的两个交叉环区域。并利用拉曼光谱初步推测了表面氧化物种的变化过程和可能的振荡机理。发现了Cu—Ni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析氧区间可发生电位和电流振荡,与纯Ni的振荡有明显区别。 7.首次报道了在碱性溶液介质中静止铂电极上碘化物电氧化时的电化学振荡行为,其中电极/溶液界面相变过程是振荡的关键。导电性较差的固相碘膜的生成构成该体系非线性过程的负反馈,这导致碘化物氧化减缓;氧气的析出构成相应的正反馈,氧气泡机械破坏了碘膜,同时也加速了对流传质,促进了碘膜相主要通过歧化反应而发生溶解。基于电化学控制实验和现场拉曼光谱证据,给出了涉及两种不同的界面相变和歧化反应的振荡机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