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都市报对客观真实的符号建构——以《潇湘晨报》和《三湘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6h】

都市报对客观真实的符号建构——以《潇湘晨报》和《三湘都市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第一章都市报符号建构的机理

第一节语言与符号建构

第二节意义、迷思与符号建构

第三节意识形态与符号建构

第二章都市报符号建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样本分析

一、重视度分析

二、选题偏好分析

三、采写能力分析

四、写作方式分析

五、编辑思路分析

第二节意义构连与迷思分析

第三节意识形态分析

第三章都市报符号建构的思考

第一节建构方式偏差成因分析

一、新闻专业规则

二、对社会共识、价值的判断

三、媒体的组织及立场

第二节建构方式偏差消解策略

一、注重事件背景的再现

二、多元呈现

三、平衡使用消息来源

四、注重评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闻应该客观地再现事实,然而实际表现是:媒介信息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渗入了新闻从业者的主观性。媒介从业者往往不自觉的依据各种各样的主观想象,通过各种媒介符号,建构出一种远离客观真实的媒介真实,而受众也常常成为媒介真实的虔诚信奉者,“迷思”于呈现在自己面前的各种媒介文本。本文以此立意,以湖南长沙两份有影响力的都市报《潇湘晨报》和《三湘都市报》为例进行比较,探讨其建构起来的符号真实与客观真实、主观真实之间的关系状况,以便更好地把握大众媒介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本文第一章详细介绍了媒介真实建构中的符号学原理,大众媒介通过语言符号的呈现、符号意义的生成、迷思的运作来谋求对意识形态的符号建构。这种建构行为强化了社会既有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规范,是社会优势阶层的意识形态渗透。
   本文第二章以《潇湘晨报》和《三湘都市报》关于“汶川地震”的专题报道作为分析样本,通过符号呈现、意义与迷思运作以及意识形态分析这三个层次的对比分析来展示大众媒介对客观真实进行符号建构的过程,分析两报在符号建构过程中差异的表现。
   本文第三章主要从新闻专业规则、对社会共识及价值的判断、媒体组织及立场这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都市报在符号建构过程中建构方式出现偏差的原因。在认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同时,新闻从业者应该勇于反省新闻专业框架及意识形态的限制,通过事件背景再现、多元呈现、平衡使用消息来源以及使用评论来尽量消解偏差,担负起媒介社会守望者的职责。
   关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