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巫风弥漫的世界——论徐小斌小说与巫文化
【6h】

巫风弥漫的世界——论徐小斌小说与巫文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节 徐小斌研究综述

第二节 徐小斌近巫的原因

第一章 独特的女巫形象

第一节 怪异的外在特征

第二节 神奇的特异功能

第三节 孤独抗争的精神

第二章 奇异的梦幻展现

第一节 梦境的反复

第二节 时空的穿梭

第三章 神秘的意象世界

第一节 水意象

第二节 蛇意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徐小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她曾被评论界冠以“女巫”作家称号并欣然接受。神秘、巫女、预言、巫术等字眼在徐小斌的小说中数见不鲜,自称“女巫”的女主人公在她的作品中四处游走。本文试图探讨徐小斌小说与传统的巫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巫文化在徐小斌小说中或隐或显存在的原因,细致分析巫文化与徐小斌作品结合的具体表现,总结徐小斌创作与巫亲近的文学意义。
   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章:
   “引言”梳理了已有的有关徐小斌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了徐小斌接受巫文化影响的原因:童年孤独的成长经验形成了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中国本土巫幻传统的浸润与继承;西方魔幻现实主义近巫性的冲击。
   第一章独特的女巫形象。巫师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女性感性比男性敏锐等原因,女性在接神过程中一直被认为更容易成为巫师。徐小斌根据巫师这一特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女巫形象。这些女性怪异的外在特征、神奇的特异功能和精神上的孤独抗争造就了她们独特的女巫气质。
   第二章奇异的梦幻展现。巫术思维是一种情感性思维,重视感性、直觉、梦等因素。徐小斌浪漫神秘的巫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对梦幻的书写上。梦幻叙事在文本中出现,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梦境、幻想反复出现,且与现实生活有着清晰的界限;二是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有时交替出现或相互杂糅。前者立足于现实,通过“梦境”调节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焦虑;后者则立足于“梦境”,强调梦幻空间的存在,以此来逃离现实秩序的束缚,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它们共同承担了为女性提供生命救赎的暗道和构建内心自我世界的文化功能。而主人公在现实和幻想的空间中自由穿行的叙述方式,正是徐小斌受巫性思维中时空混沌的诗性传统的深刻影响的表现。
   第三章神秘的意象世界。巫术思维同时也是一种符号化思维,巫性思维的特征是心与物不分,物象与观念合一,呈现为神秘的一体感和混沌性。受符号化的巫性思维的影响,徐小斌小说构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多样的意象世界。这些意象,是徐小斌在悠久博大的民间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来具有民族特色的符号。民间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的带有自然灵性的“水”和“蛇”,进入到徐小斌小说中,组成了带有神秘的巫文化气息的意象世界。
   结语从女性话语的独特释放和本土创作的文学意义两方面总结了徐小斌小说与巫文化结合的特殊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