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对洪涝灾害易损性影响分析
【6h】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对洪涝灾害易损性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遥感信息的提取

2.1 研究范围的确定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3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2.4 数据来源及处理分析

2.5 土地利用/覆盖遥感信息提取

3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3.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类结果及总体特征分析

3.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转移分析

3.3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3.4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3.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4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洪涝灾害易损性影响分析

4.1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4.2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特点分析

4.3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易损性分析

5 基于减小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土地利用对策和建议

5.1 树立防范土地利用风险的思想

5.2 土地利用对策和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洪涝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洪涝灾害与土地利用/覆盖等密切相关。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及对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有助于通过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达到减小洪涝灾害易损性的目的。
  本文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确定益阳市、岳阳市和常德市共19个市县作为研究范围。运用ENVI4.8、GIS软件对1987年、1998年和2008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统计年鉴、历史图件等辅助资料进行信息的提取,运用SPSS、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987-2008年,洞庭湖区各类土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减少,建设用地、林地和水域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量大,变化速度快,草地和水域变化较小,变化速度较慢;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大,土地利用类型由低向高级别发展。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数位法定量确定承灾体易损性参数,以参数作为各类土地易损性的权重值,绘制易损性空间分布图,构建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估模型,运用综合易损性评估模型对洞庭湖区典型区域易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承灾体的易损性参数不同,建设用地最大,其次为耕地,再次是水域及林地,且两者相当,最后是未利用地和草地;1987-2008年洪涝灾害易损性值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增长速度加快;腹地区为高或次高易损区;水域为中易损区;滩涂区等未利用地及海拔较高的山地,为低易损区;空间上,易损性地域性明显,腹地区大,远离腹地区小;时间上,易损性值呈增大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