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陈嘉庚的慈善公益思想及其事业
【6h】

论陈嘉庚的慈善公益思想及其事业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陈嘉庚结缘慈善之缘由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爱国爱乡情结

第三节 中国社会的现况

一、近代中国灾害频繁

二、晚清时期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华侨政策的变化

第四节 欲尽国民之天职

第二章 陈嘉庚慈善公益事业实践

第一节 慈善教育:兴办学校、发展教育

一、初建集美小学

二、扩建集美学村

三、厦门大学的创办及其发展

四、侨居地创办华文学校

第二节 慈善救济:团结华侨、救济祖国

一、辛亥年筹款救济闽省光复

二、抗战爆发前对祖国人民的救济

三、抗战爱国捐献

第三节 兴办其他公益事业

第三章 陈嘉庚慈善思想理念、运作及特征

第一节 陈嘉庚的慈善思想理念

一、“先有营业而后能服务社会”的义利观

二、“公益不待富而后行”的慈善观

三、重教乐捐的慈善思想

第二节 陈嘉庚慈善事业的运作方式

一、设立教育基金

二、公募慈善救济

第三节 陈嘉庚慈善事业的特征

一、公益模式的先进性

二、公益活动的持续性

第四章 陈嘉庚在中国近代慈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陈嘉庚在中国近代慈善史上的地位

二、陈嘉庚在中国近代慈善史上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陈嘉庚是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爱国华侨、慈善家。他出生于晚清时期,正值中国处在多事之秋,外有列强入侵,国内政治腐败,国弱民贫,生活困难。17岁的他被迫远离家乡,来到新加坡经营商业,发家南洋。但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他始终挂念着祖国的一切,早期资助民主革命,在辛亥革命推翻腐败的清廷之后,他积极募捐筹资支持家乡福建的光复。民国建立初,他欲尽国民之责任,毅然回到家乡兴办教育,以强国家。兴办了规模巨大的集美学村和享有“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并且在抗战期间,作为南洋华侨的领袖,他通过各种方式组织筹集资金、物资来救助祖国各地人民,中国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华侨的巨大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并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负责侨务活动,继续致力于慈善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
  本文将着重对陈嘉庚的公益活动、慈善思想以及慈善公益活动的运作方式及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陈嘉庚在家乡福建以及在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中所做的贡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论述海外华侨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对当今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等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概括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一章,主要从家庭教育,个人情结和国内外的现实情况以及欲尽国民之天职的责任感来分析陈嘉庚结缘慈善的根由。
  第二章,阐述了陈嘉庚一生所践行的慈善活动,主要是在家乡福建和侨居地兴办慈善教育,抗战时期的慈善爱国救济以及其他的公益事业。
  第三章,分析了陈嘉庚“先有营业而后能服务社会”的义利观,公益不待富而后行的慈善观以及重教乐捐的慈善思想。设立教育基金会和公募慈善救济是他慈善事业的运作方式,他的慈善事业具有公益模式的先进性和公益活动的持续性特征。
  第四章,论析了陈嘉庚在中国近代慈善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