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的时空分异研究
【6h】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的时空分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域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

3.3 城市化质量评价的方法

4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评价与分析

4.1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评价步骤

4.2 空间差异评价与分析

4.3 时间变化态势分析

5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驱动机制及提升措施

5.1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驱动机制分析

5.2 湖南省城市化质量提升战略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数量及规模也快速扩大,而在这过程中,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城乡差距大等“城市病”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与调控,需要从以上问题所属的各层面对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驱动机制,提出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决策措施,为制定提升城市化质量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湖南省14地州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资源与环境、城乡统筹5个要素层面的综合指标体系,对该省城市化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从该省各地州市来看,城市化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省会长沙市在综合得分上领先于其余各市,得分达89.4,怀化市的综合得分仅为62.9,排在末位,两者之间差距达到26.5;株洲市、常德市、湘潭市综合得分依此为77.0、74.7、74.2,分居第二、三、四位;邵阳市、湘西州的得分为64.2、63.5,排名落后。以区域而言,该省东北部各市城市化质量处在较高的水平,包括常德市、岳阳市、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和郴州市;中部城市水平中等,包括张家界市、益阳市、娄底市、衡阳市和永州市;西部城市水平较低,包括湘西州、怀化市和邵阳市。总体上讲,省各地州市中株洲市、衡阳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娄底市、郴州市和永州市城市化质量相对有所上升,而长沙市、湘潭市、邵阳市、怀化市和湘西州城市化质量相对略有下降。
  第二,从时间尺度来看,各地州市的城市化质量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上升过程波动较小。10年来,长沙市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由8.0上升到12.1,增长过程较平稳,其中2008年到2009年得分由10.1下降到10.0;株洲市综合得分由7.8上升到11.8,增长过程较平稳;湘潭市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由8.1上升到12.2,增长过程总体平稳,涨幅最大时间段为2006年到2007年,达到1.3;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以及常德市的城市化质量增长较平稳,综合得分分别由8.5上升到12.2、由8.2上升到12.0、8.2上升到11.8、以及由8.2上升到12.0;张家界市综合得分由8.4上升到11.9,但在2008到2009年,曾由10.1降到9.7,随后恢复平稳增长;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以及湘西州的综合得分增长平稳,综合得分分别由8.1上升到12.4、由8.3上升到12.5、由8.2上升到12.5、由9.0上升到11.9、由8.5上升到12.3、由7.6上升到12.5。
  第三,通过综合评价,得出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时空差异的驱动及制约因素。其中长沙市、株洲市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的驱动因素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逐渐提高,制约因素为城乡统筹水平的发展缓慢及资源与环境的落后;而永州市、湘西市等经济发展较差、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城市的驱动因素为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城乡间差距的缩小,制约因素为经济发展的迟缓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落后。
  第四,基于对各地州市化质量不同的制约因素,从积极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科教文卫体系和服务设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保护环境;努力缩小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化质量的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