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辅助的药物传输对豚鼠黄褐斑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
【6h】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辅助的药物传输对豚鼠黄褐斑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动物模型的建立

2.4.2 激光、药物治疗与标本获取

2.4.3 大体观察

2.4.4 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改变

2.4.5 Masson-Fontana染色法观察黑色素颗粒合成情况

2.4.6 结果判断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大体观察与建模后豚鼠皮肤组织中SOD与MDA的水平

3.1.1 肉眼观察

3.1.2 建模后豚鼠皮肤组织中SOD与MDA的测定

3.2 组织学观察

3.3 Masson-Fontana染色法观察

3.3.1 Masson-Fontana染色后黑色素细胞的病理图像学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紫外线照射联合黄体酮攻击雌性棕黄色豚鼠建立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

4.2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与氨甲环酸注射液的应用

4.3 临床意义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超脉冲点阵CO2激光建立药物传输途径,治疗豚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检测模型皮损区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变化情况,探讨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外用对黄褐斑的治疗意义。
  方法:健康雌性豚鼠30只,其中20只为模型组,10只为正常组。剪除其背部毛发面积约4×4cm2。模型组予以每日肌肉注射0.4%黄体酮,5ml/kg,同时以波长为320nm的中波紫外线照射背部裸露皮肤,一天1次,1次60分钟,共30天,制作豚鼠黄褐斑动物模型。建模完成后,取正常组及模型组豚鼠背部皮肤,行组织学检查及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检测,验证豚鼠黄褐斑模型建立成功。将建模后豚鼠背部皮肤分成四个区域,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组;C组超脉冲CO2激光+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组;D组为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组;取正常豚鼠背部皮肤、造模后背部皮肤、治疗后第3天、14天、30天的背部皮肤,行HE染色、黑素颗粒染色法(Masson Fontana染色)观察黑素颗粒数量的变化。采用图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表皮黑色素颗粒数量的改变。将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0只造模组豚鼠,在造模过程中肉眼可见明显的色斑形成过程,伴随皮肤发红、干燥、脱屑等反应,在照射后第20-30天呈现均匀、稳定的深褐色色斑。取造模后豚鼠背部皮肤检测:SOD含量正常组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正常组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符合SOD降低,MDA增高的变化趋势,说明成功建立黄褐斑豚鼠动物模型。
  肉眼观察:A组:随时间推移色素沉着稍有减退,第30天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D组:色素沉着稍减退,治疗后第30天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B、C组:激光治疗后无明显渗血,治疗后2-3天创面开始结痂,然后治疗区皮肤形成痂膜,B组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术后第7天可见点状皮屑脱落;C组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氨甲环酸湿敷组结痂明显,痂逐渐变黑增厚,较干燥。于治疗后第21-26天脱痂完成,治疗组皮肤较正常皮肤颜色略浅且发红,无明显色素沉着复发迹象。
  黑色素颗粒染色法观察: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后,黑色素颗粒明显减少。A、D组:随时间推移表皮黑素颗粒稍有减少,但仍明显多于正常豚鼠表皮黑色素颗粒。A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组及C组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治疗组可有效降低黑色素颗粒含量(p<0.05);C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各组肉眼评分、黑色素颗粒数量、黑色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百分比统计分析,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治疗豚鼠黄褐斑模型疗效较其他三组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紫外线照射结合黄体酮攻击雌性棕黄色豚鼠,结果显示皮肤逐渐形成均匀稳定黑色斑块,病理形态学观察黑色素细胞胞体增大,黑素颗粒个数明显增加,黑色素颗粒占表皮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豚鼠皮肤组织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符合黄褐斑生化指标改变特点。该模型易于重复建立,适用于黄褐斑动物模型研究。
  2、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辅助的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治疗豚鼠黄褐斑模型安全有效,增快黑色素颗粒排出与吞噬,减少黑色素颗粒合成。建立了药物传输途径,增加了氨甲环酸注射液的透皮吸收,发挥了氨甲环酸抑制角质细胞的黑色素细胞活化、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作用,降低黄褐斑复发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