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影视剧的网络“吐槽”现象研究
【6h】

对影视剧的网络“吐槽”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网络传播中“吐槽”影视剧现象的勃兴

第一节 “吐槽”影视剧:一种新型影视评论

第二节 “吐槽”文化:网络化社会与新媒体赋权

一、网络社会的崛起

二、革根话语权的回归

第三节 “吐槽”盛宴:娱乐与认同的双重需求

一、娱乐化社会的镜像折射

二、青年群体的身份焦虑与身份认同

第二章 “吐槽”影视剧现象的网络呈现

第一节 “吐槽”文本的主要类型

一、文字评论类

二、视频弹幕类

三、自编视音频节目类

第二节 “吐槽”的文本特点

一、反传统的风格个性

二、草根话语的亚文化表达

三、追新捧热的短期流行性

第三章 网络“吐槽”影视剧的文化实践

第一节 仪式化抵制:亚文化话语空间的构建

第二节 狂欢式表演:媒介景观中的全民“吐槽”

第三节 主体异化:消费社会中的“吐槽”经济

第四章 对网络“吐槽”文化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吐槽”现象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众话语过度娱乐化威胁作品价值

二、文化审丑心理导致大众审美转向

三、网络语言暴力引发社会道德危机

第二节 “吐槽”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吐槽”者: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二、影视创作者:寻求多元化创新

三、影视产业:实现“媒介融合”新突破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全方位渗透,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网络化生存已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常态。在相对平等、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中,“吐槽”成为青年群体宣泄生存压力、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新型言说方式,其中,“吐槽”影视剧现象成为青年亚文化表达和消解社会主流文化的集中表征。
  中国的网络化社会生存现状让青年一代具有追求自由、民主和张扬个性的精神气质,但由于社会急剧变迁所产生的种种社会矛盾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现实生存困境,此时,娱乐减压成为逃避现实的最佳方式,虚拟空间成为寻求身份认同的绝妙场所。网络新媒介的迅猛发展让更多草根平民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利空间,他们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尽情狂欢,通过对主流文化影视作品进行调侃、戏谑、恶搞,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狂欢世界,在抵抗和游戏中与真实世界维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吐槽”的文本形式纷繁复杂,“吐槽”影视剧的内容覆盖性强,具备网络语言的反传统风格特征,字里行间和语气语调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表达,比如咆哮体、一句话证明体就是“吐槽”的常用语体。青年热衷于创造自己的语言,在各种场合对影视剧进行“吐槽”并乐此不疲,表面上就是为了寻求简单的快乐,但青年们的确是在调侃剧情、戏谑演员的表演,甚至是找穿帮镜头时获得了快感,这种快感来自于反叛和颠覆,其本质具有抵抗意义。同时,当成千上万的观众汇聚起来对影视尽情“吐槽”时,宛如巴赫金笔下的“广场狂欢”,广场上大家尽情表演,“吐槽达人”扮演着“小丑”角色赚足吆喝。但这一切终究只是暂时的,回归现实,还是得面对生存的焦虑,而这些“吐槽”也只能成为无法改变现状的表演。最终,抵抗意义弱化在娱乐中并被消费主义所消解。
  各种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年亚文化实践的直接呈现,“吐槽”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由青年创造的亚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抵抗、娱乐、游戏特征,同时也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过度娱乐化、审丑化和语言暴力的偏离。当然,这些问题都不足以对主流文化以及主流影视制作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吐槽”可以补充影视评论的不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也能给影视创作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作为一种亚文化形式,“吐槽”亦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肯定其积极意义并对其不良倾向加以引导,定能为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