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偏差与重塑
【6h】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偏差与重塑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的研究

二、国外的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特征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分析

一、研究思路

二、抽样

三、类目编码与信度检验

第二节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分析

一、网游青少年形象:施暴者与受害者

二、报道呈现的网游青少年特征

三、报道对网游青少年行为的分析

第二章 网游青少年现实形象的调查情况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二、问卷概述

三、抽样方法与研究方法

四、基本情况说明

第二节 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现状

一、时间付出处于“健康”范围

二、偏向暴力类游戏类型

三、游戏消费状况较合理

四、游戏中存在不良行为

第三节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意识与行为的涵化

一、玩游戏时间与对游戏传输观念的接受正相关

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行为影响不明显

第四节 网游青少年个体对其群体身份的认同

一、对其现实群体认知模糊

二、对其虚拟群体认同低

第五节 社会对网游青少年群体的认知与态度

一、对网游青少年的评价不高

二、对网络游戏的认知偏负面

三、对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持宽容态度

四、对媒介建构的网游青少年形象不认同

第三章 媒介形象与现实形象的差异表现

第一节 媒介报道网游青少年正面形象缺位

一、正面报道数量少

二、正面报道种类单一

三、正面报道存负面评价

第二节 媒介负面形象与现实负面形象的差异

一、负面点的不同

二、负面程度的不同

第四章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偏差分析

第一节 大众媒介对网游青少年形象的建构机制

一、网游青少年客观形象的虚拟化建构

二、受主观印象影响的媒介再建构

第二节 网游青少年媒介刻板印象的演进过程

一、网游青少年媒介刻板印象的初塑期

二、网游青少年媒介刻板印象的定型期

三、网游青少年媒介刻板印象的解构期

第三节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偏差成因

一、政策的决定性影响

二、商业利益的显著性影响

三、社会心理的隐性影响

第五章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重塑

第一节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偏差的危害

一、影响网游青少年的自我认知

二、影响公众对网游青少年的认知

三、影响网络游戏产业的正常发展

第二节 重塑的思考

一、明确重塑目标

二、确立重塑前提

三、把握重塑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大众媒介在近十几年的报道中,往往将网游青少年塑造成易于沉迷网络游戏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形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青少年对游戏类型的偏好多为暴力类,且玩网游时间越长越容易认同网络游戏所传输的观念,但网络游戏对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形成明显影响。大部分网游青少年表示,玩网络游戏后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他们对其群体身份的认同也处于一个自然状态。由于受到媒介报道的影响,社会对网游青少年、网络游戏的认知倾向于负面,但对青少年玩游戏的态度却较为宽容,一些人已经意识到媒介对网游青少年的描述过于负面。
  网游青少年的媒介形象与其现实中的形象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为媒介报道网游青少年正面形象缺位,报道中网游青少年的负面点与负面程度与现实情况颇有不同。这些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网游青少年自我认知与公众对其认知的偏差,并阻碍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
  大众媒介对网游青少年的片面报道,影响了人们主观现实的建构,最终实现了对网游青少年的类型化再现。这个建构过程经历了初塑期、定型期与解构期。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偏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政策的决定性影响、商业利益的显著性影响以及社会心理的隐性影响。
  重塑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前提是净化网游青少年的游戏环境与生存环境。当然,大众媒介也要自觉遵从“保引并重”的报道原则、坚持“责任首位”的媒介旨趣和优化“从严把关”的媒介机制,以最终实现对网游青少年的客观报道和正面引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