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邓小平的社会理想观(1975-1997)
【6h】

论邓小平的社会理想观(1975-1997)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邓小平社会理想观形成的现实要求

第一节 国内各种社会主义错误观念盛行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的差距明显

第二章 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

第二节 社会理想的总目标

一、实现共同富裕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的理想建构

一、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统一

二、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的统一

第四节 实现社会理想的具体道路和途径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二、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三、以改革开放为路径

第三章 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第一节 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基本特征

一、强烈的实践性

二、理论的创新性

三、鲜明的时代性

第二节 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启示

一、社会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方向不动摇

二、科学的社会主义原理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三、根据时代主题和现实国情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者的邓小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在中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同共产主义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也是一种社会理想。它是马克思主义构想的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当代表现和实现形态,是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指导和规范人们历史活动实际展开的社会理想。本文旨在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阐述对这一社会理想的理解。
  文章首先从邓小平社会理想形成的现实要求出发,系统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实际国情,在当时,国内各种社会主义错误观念盛行,深深的阻碍着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而此时的国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科技革命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与国内趋向停滞的低水平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不得不反思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系统提出了自己的要在中国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并以此来指导社会建设。文章重点从社会理想的角度分析了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容,内容可以分为互相联系的四个组成部分:(1)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2)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对中国未来社会的理想建构;(4)提出了实现社会理想的具体道路和途径。再总结了邓小平社会理想观的基本特征,最后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实际,探讨了邓小平的社会理想观对指导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