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绒毛皂荚群落结构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6h】

绒毛皂荚群落结构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群落学研究

1.1.1 物种组成

1.1.2 生活型

1.1.3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1.1.4 物种多样性

1.2 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1.2.1 外植体种类

1.2.2 培养基种类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

1.3 绒毛皂荚研究进展

1.3.1 绒毛皂荚的发现

1.3.2 绒毛皂荚生存现状

1.3.3 绒毛皂荚的繁育和保护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分布地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

2.1.4 森林植被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方设置

2.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类组成

2.3.2 生活型

2.3.3 垂直结构

2.3.4 群落物种多样性

2.4 讨论

2.4.1 绒毛皂荚学名的合法性问题

2.4.2 关于绒毛皂荚原生个体数问题

2.4.3 关于绒毛皂荚群落优势种问题

3 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外植体消毒及无菌苗的培养

3.2.2 愈伤组织的诱导

3.2.3 不定芽的增殖

3.2.4 试管苗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愈伤组织与不定芽的诱导

3.3.2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3.3.3 生根与驯化移栽

3.4 讨论

3.4.1 绒毛皂荚组织培养的材料选择问题

3.4.2 组织培养过程优化问题

3.4.3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问题

4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4.1 对绒毛皂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野外调查

4.2 绒毛皂荚种群新发现

4.3 建立了绒毛皂荚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绒毛皂荚(Gleditsia japonica Miq.var.velutina L.C.Li)是湖南省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现存野生植株数量稀少,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对其群落结构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
  1、绒毛皂荚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49科,82属,92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5科,78属,88种。衡山现有绒毛皂荚原生植株5株,其中3株为本次调查新发现。
  2、群落物种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占调查物种总数的55.43%,其次为隐芽植物,占调查物种总数的15.22%。群落垂直结构中,乔木层优势种为水丝梨(Sycopsis sinensis)、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和细齿稠李(Padus obtusata),其重要值分别为13.45、9.00和7.73;绒毛皂荚重要值为5.40,在乔木层中排第5位。灌木层优势种为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和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其重要值分别为14.27和9.27;草本层优势种为赤车(Pellionia radicans)和齿头鳞毛蕨(Dryopterislabordei),其重要值分别为13.67和10.16。
  3、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各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均较高,在22-34之间,且各层次Pielou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在0.84-0.91之间,表明绒毛皂荚群落比较稳定,生态多样性高,物种丰富,且分布均匀。
  4、用绒毛皂荚种子萌发无菌苗作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与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了绒毛皂荚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组织培养结果表明:9种培养基均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其中IAA不同浓度诱导率的极差最大,是绒毛皂荚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数据分析结果可知,MS+6-BA3.0 mg/L+KT0.4 mg/L+IAA0.3 mg/L培养基最优,可同步诱导出愈伤和不定芽,且平均诱导愈伤率达到90.5%。
  5、不定芽增殖实验结果显示:6-BA不同浓度诱导增殖倍数的极差最大,为影响绒毛皂荚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1.0 mg/L+IBA0.3 mg/L+NAA0.2 mg/L,增殖倍数为4.0。
  6、在MS+NAA0.5 mg/L+IAA0.25 mg/L条件下,不定芽生根率高达100%;移栽后植株长势好,成活率达90%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