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田汉建国前戏剧的民众化倾向
【6h】

田汉建国前戏剧的民众化倾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变化

1.1 田汉戏剧的民众化倾向,其思想源于湖湘文化

1.2 内涵复杂的“艺术至上主义”的艺术功能观

1.3 向现实主义“转向”

第二章 将戏剧还给民众

2.1 “戏剧本来是民众的”

2.2 “到工人群众中去”

2.3 让电影为民众服务

第三章 在歌剧与话剧之间架起金桥

3.1 歌剧革新与民众化

3.2 话剧的民众化与民族化

3.3 戏曲的民众化与现代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田汉是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卓越的剧坛领袖,他的戏剧道路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基本同步。早期创作受唯美主义的影响,曾幻想过艺术的殿堂,其处女作诞生时他扬言是用“新浪漫主义”进行创作,但他又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的艺术家,早期的创作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民众化倾向。
  田汉的为民众的思想渊源是经世济民的湖湘文化,近代辛亥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使他备受影响,更加坚定了他为国为民的思想。十月革命后,田汉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写《诗人与劳动问题》等文章,围绕诗人与劳动这个母题,对文化进行了历史和理论的考察,呼吁劳工大众“觉悟他们的神圣和责任”。“五四”时期,田汉受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保持着多量的艺术至上主义”。他所说的“艺术至上主义”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唯美主义,不仅含有张扬艺术独立性的积极因素,而且田汉的所谓“新浪漫主义”,是以罗曼主义为母,自然主义为父所生的宁馨儿。他摒弃了西方唯美主义创作中常有的病态、颓废现象,而兼之以“五四”个性解放思潮,使其戏剧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才情与极端的民众化倾向。《名优之死》是田汉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前期艺术上相对成熟的剧作。“美的毁灭”的主题使田汉戏剧中的现实主义更深入了一步。其创作上的美学风格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田汉自身思想的日趋激进,也预示其创作道路在向现实主义转化。
  田汉一直认为戏剧应该属于民众,应该植根于民众,在20年代时就已经开始思考把戏剧还给民众。“转向”后,他提出了戏剧“到工人群众中去”的口号,在与民众长期交往中,更加同情于民众,关心他们的苦难生活,唤醒和引导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30年代他的作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表现工人运动;一类表现抗战爱国运动。40年代,为使戏剧更好地为民族解放斗争服务,实现戏剧的民族化、大众化,田汉不失时机地进行戏曲改革,成了连通话剧和戏曲的金桥的工程师和建设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