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及其效应研究
【6h】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及其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理论基础

2.1 粮食产业的弱质性理论

2. 2 城乡公平理论

2. 3 粮食安全理论

第三章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及其作用原理

3.1最低收购价政策

3.2 粮食补贴政策

3.3 储备调节政策

3.4 我国粮食进出口政策

第四章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效应分析

4.1 价格稳定性

4.2 粮食定价权

4.3 财政成本

第五章 完善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若干建议

5.1 构建粮食目标价格体系

5.2 完善粮食支持补贴体系

5.3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和发现机制

5.4 制定完善粮食供求平衡发展战略

5.5 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和调节体制

5.6 完善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粮食和粮食价格波动问题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
  本文立足于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实现我国政府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目标,采取文献阅读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等方法,首先从粮食的弱质性、城乡公平理论、粮食安全理论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分析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价格政策的调控机理,然后从粮食价格的稳定性、粮食定价权、财政成本三个方面对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若干建议。
  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1)通过采用线性分布滞后回归模型对我国粮食价格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分品种比较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指出国际价格传导对我国粮食价格稳定影响显著。与小麦、玉米和大米相比,国内大豆受国际价格传导影响程度更显著。(2)对我国粮食历年价格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指出我国粮食缺失定价权及其表现特征,我国粮食缺失定价权的原因为不平等的贸易规则、跨国粮商的垄断和国外粮食转基因技术的影响。(3)对我国各个粮食价格调控政策财政成本进行分析发现,粮食价格调控政策会产生一定的粮食过剩,必然会使财政成本提高,同时产生的既得利益集团会想方法维持其既得利益,导致政府支出越来越大。(4)从构建粮食目标价格体系、完善粮食支持补贴体系、完善粮食价格形成和发现机制、制定完善粮食供求平衡发展战略、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和调节体制、完善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