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邵东县荫家堂大屋形制与文化研究
【6h】

邵东县荫家堂大屋形制与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荫家堂大屋的地域背景

2.1地理位置

2.2自然与人文环境

2.3 历史沿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荫家堂大屋的选址及空间形制

3.1 荫家堂大屋的风水选址

3.2 荫家堂大屋的空间要素分析

3.3 荫家堂大屋的空间布局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荫家堂大屋的构造特色

4.1 大屋的营建体系

4.2 大屋主体结构的构造做法

4.3 细部构造与材料工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荫家堂大屋的装饰艺术

5.1 门的细部装饰

5.2 窗的细部装饰

5.3 梁枋的细部装饰

5.4 封火墙的细部装饰

5.5 其他细部装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荫家堂大屋的文化内涵

6.1 儒、释、道等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

6.2湖湘文化的影响

6.3 农耕和商业文化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屋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建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故而多为当地达官贵人及乡绅名流们所建,并以实物的形态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居住文化。由于封建宗法制度和维系家族稳定的需要,大屋常为具有同一血缘关系的族人们所建,以利于家族团结和发展,并多为规整有序的群体形态,且受其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呈现地域性差异。 邵阳地区位处湖南省中南部,随着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大量江西人迁入,湘中传统大屋民居吸收并融合了赣南民居中的封火墙、空斗砖墙及抬梁穿斗式组合木构架等构造做法,形成了其青砖灰瓦,简洁质朴的地方风格。这些大屋建筑现存数量较少,分布广而分散,并且往往独立成户,但从其宅基选址到平面布局,从内部空间处理到细部装饰均有相似之处,可见清末湘中大屋已然自成体系。百年风雨过后,只有那些青砖灰瓦的深宅大院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湘中各地,见证着每个家族的荣辱变迁。 笔者选取了清末湘中传统大屋的代表——荫家堂大屋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研究其形制特色与文化内涵。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大屋的研究背景以及荫家堂大屋的研究价值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荫家堂大屋营建的自然人文背景,包括自然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的介绍以及大屋所在邵阳地区的历史沿革情况;第三章对荫家堂大屋的风水选址及空间形制特点进行了探讨,从空间构成要素的分析逐步深入,解析并得出了大屋空间布局的三个特点:中轴礼制、主次双序列以及外院内天井式布局;第四、五章分别就荫家堂大屋的构造和装饰特色分别进行了论述;第六章就大屋形制产生背后的文化内涵做出了剖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发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并对问题做出回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是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依据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对大屋所处环境及内部空间特色进行逐步剖析,最终对荫家堂大屋形制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较全面而深入的归纳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