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的自组装形成机理研究及材料表征
【6h】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的自组装形成机理研究及材料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三章 实验方法、技术和工艺

第四章 分子自组装合成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研究

第五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的超分子自组装机理

第六章 主-客体构筑组装介孔复合体的研究

第七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水热稳定性研究

第八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中骨架振动结构的光谱和理论研究

第九章 稀土离子在介孔固体骨架位的孤立配位状态研究

第十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凝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第十一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的量子尺寸效应研究

第十二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的固体魔角核磁共振研究

第十三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荧光增强效应

第十四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第十五章 稀土纳米介孔固体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鉴定成果和项目

展开▼

摘要

近5年来,自组装合成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1995年,Tanev和Pinnavaia报道,用中性模板剂合成了一类新的六方介孔固体(HMS),它具有不同于用静电路径合成的MCM-41介孔固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制备工艺简单、孔壁厚、热稳定性好和晶粒尺寸小等。HMS还具有蜂巢或海绵状结构特征,而不象MCM-41那样是长程有序的六方结构。这种蜂巢或海绵状结构特征除有利于催化反应,反应物易于接近孔壁上的反应位外。还可以作为理想的纳米主体用于客体纳米材料的构筑。本文以RE(NO_3)_3为先驱物,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把稀土离子(RE:La,Ce,Pr,Nd,Sm)组装进了纳米HMS六方介孔固体中。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漫反射光谱、电子顺磁共振、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固体魔角核磁共振、荧光分光光度计、氮吸附、热重分析和气相色谱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