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低端化对“民工荒”的影响
【6h】

产业低端化对“民工荒”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劳动力迁移理论

1.2.2目前对“民工荒”问题成因的相关研究

1.3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2.1根据拉-费模型的分析

2.2对拉-费模型的改进及分析

2.2.1拉-费模型的改进

2.2.2利用改进后的模型的分析

2.2.3“刘易斯拐点”的时点估计

2.3基本结论

第3章“民工荒”成因的微观分析

3.1模型的构建

3.2对“民工荒”问题的分析

第4章产业低端化是“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4.1低端产业性质制约工资水平的提高

4.1.1产业低端化特征与工资水平的趋同

4.1.2行业工资水平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

4.2产业低端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产业瓶颈

第5章政策建议

5.1深化制度改革,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

5.2鼓励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5.3采取适当的监督、激励机制,促使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5.4不宜用产业转移代替民工转移

5.5进一步扩大内需,发挥国内市场的重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对“民工荒”问题的分析,主要立足于解决这样三个问题:“民工荒”是否意味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完全转移,进入劳动力绝对短缺时期?如果不是,那么“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在本文的第2章,采用统计年鉴和一些学者的相关数据,利用改进后的拉尼斯和费景汉“临界最小努力”方程,分析并估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完全转移的“刘易斯拐点”的大致时点,从而回答第一个问题,基本结论是“刘易斯拐点”并未到来。 本文的第3章从劳动力供给的微观角度,利用修正后的时间配置模型,对“民工荒”成因进行了分析,基本结论就是工业部门工资太低是“民工荒”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这与目前的相关研究是一致的。这一部分的主要贡献在于为“民工荒”问题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微观框架。 本文的第4章主要从低端产业性质制约工资水平的提高、低端产业瓶颈造成劳动力转移限制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民工荒”问题的产业因素,得出了产业低端化是“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本文的第五章则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政策建议。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一些相关结论进行简要概述,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